铜山区黄集镇人方某,十余年前到上海打工,在3个月内抢劫4起。抢劫数额不多,总共不到1300元。 浦东新区法院依法判处方某有期徒刑10年。在上海服刑的男子得知8岁儿子无法上学后想自杀;铜山司法局带孩子到监狱做亲子鉴定,帮助落户,并启动为其低保申请程序。目前,方某正在周浦监狱里积极改造,儿子在学校里认真求学。(5月20日《彭城晚报》)
皆大欢喜的结果,个中有几多感动,几多欣慰,更有几多酸楚。能够思之所思,虑其所虑,从服刑人员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给他们以生活的信心和温暖,显然是让其好好改造,并最终回归社会的最佳路径。“亲子鉴定”的帮教之善,彰显了以帮促教,以教行管的人性化服务,管教机构的这种优质的工作作风,以及防微杜渐立足长远的态度,值得点赞。
孩子是无辜的,然而制度的缺陷,使弱势者却很难获得真正的保护。假若不是监狱方的主动介入,协调相关部门并作亲子鉴定之后给予解决,恐怕除了服刑者心灰意冷万念俱灰之外,因为无以享受到户籍捆绑的种种权利,比如上学、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福利,被社会抛弃的孩子,可能又会步入其父亲走过的人生轨迹。
司法部早在2004年就统计过相关数据:当年中国重新犯罪率居世界中等水平,但是在重大恶性刑事案件中,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占到了70%。福建省监狱局做过一份统计,重新犯罪的刑满释放人员中,59.2%的人无法找到工作,而仅仅有4%的人通过政府帮助找到工作,无业产生的经济压力也让侵财类犯罪在重新犯罪中高居榜首。
来自社会的歧视不仅是针对于服刑者或者刑满释放人员,其家人也深受其害,孩子不能上户只是一个方面,而其背负的心理负担和面临的歧视压力,恐怕非外人所能想象。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并以弱者关怀为最终目标,把对服刑人员的帮教和关爱做到极致,用公共服务的善意唤醒其内心的责任,为其改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扫清障碍。然而,这项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不可能靠某个环节的强化和个体化的实现而有所改善,根本上还在于要消除制度性歧视,给每个人法律上同等的权利待遇,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能有先决条件。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