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诸暨市政府办公室除1名主任外,配备了多达14名副主任。官方回应是为工作需要,有些副主任是挂职。对此,有专家表示政府人员编制应服从于事权。也有专家质疑:虽然挂职、兼职情况存在,但是14名副主任这么庞大的队伍,怎么解释都难以让老百姓信服。(中国新闻网5月13日)
政府领导职数屡屡膨胀并非新鲜事。如媒体此前披露,辽宁铁岭市一度有9个副市长、20个副秘书长;河南新乡市曾有11个副市长、16个副秘书长、6个调研员;湖南平江县曾有10个副县长、4个县长助理;山东省沾化县是一个不足40万人的贫困县,除6名副县长外,还曾设了15名县长助理;安徽霍山县政府也曾配备副县长11名(其中有4名为挂职干部)。
龙多不治水,鸡多不下蛋。副职超编扎堆,很容易造成行政成本过高,同时导致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而且占用过多公共资源,加剧财政负担与社会不公。一地各级机关编制及领导职数,基本上都由地方说了算,因为缺乏明确统一标准规定地方官员职数,地方政府在控制副职编制问题上,常常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
当前,传统的用人制度并未彻底变革,领导干部“只能上、不能下”,公务员“只能进、不能出”。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多次要求精简副职,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譬如想法子把副职的官位挪动挪动——市里的副秘书长可以到部门当正职,或者书记、局长分开设岗。假如上面盯着精简实职不放,那就多安排几个虚职,后面再加个括弧,写上享受某某级别待遇。
早在2009年初,中组部、中编办就下发了《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助理和副秘书长配备问题的通知》,全面启动全国官员“减副”。但目前“减副”到底谁胜谁负,犹未可知。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对现行干部人事制度动大手术。“减副”既不能重蹈以往“名减实转,以转代减”的覆辙,更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不仅让优秀干部能进能上,还要敢于把多余的副职减下去。能否有效“减副”,有赖于官场是否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局面。
(责任编辑: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