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为期三天的2014北京草莓音乐节成了市民假期休闲娱乐的重要选择。昨天,《法制晚报》记者来到草莓音乐节举办地通州运河公园及周边地区采访,发现了在精彩的演出之外音乐节上还存在着一些恼人的问题。在草莓音乐节的入口处,记者看到立着几排护栏,供买票的游客由此进入检票并安检。在栏杆的西侧,有四五片草地,有的种的是草,有的种着其它的绿化植物。这两天,这些植物可倒了霉。记者发现,挨着检票处的草地已基本见不到绿色,一条路已被生生地踩了出来。此外,另一片绿植也全部被踏成平地。由于音乐节安检要求游客不能带着瓶装饮料进入,所以很多人都将带来的饮料一气儿喝完,然后将瓶子随手一扔,草地上随处都能见到这些垃圾。而在入口处的栏杆下,到处都是游客随手丢弃的废票根、塑料袋、冰淇淋包装等。而在公园内,到处都能见到游客在草地上搭帐篷、放风筝、或躺或坐。(5月3日法制晚报)
此情此景,让草莓音乐节的快乐与美丽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对文明的心酸。“草莓音乐节”成“文明心酸节”,怪谁?
我们许多论者看到这样的景象,肯定又要对公民的文明素质大肆批驳了,肯定要对公民的修养热烈议论了。不过,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批驳,这样的议论,不过是隔靴搔痒,除了让人慨叹,让人郁闷外,没有任何价值。因为责怪的对象错了。
当然,笔者不是说我们的公民素质真的很高,修养真的不错,笔者只是想说,我们的“草莓音乐节”的举办者失落了对社会文明呵护的责任,我们的部门管理者失落了对草莓音乐节的文明要求,任何一个大型活动的文明责任不能只是公民个人承担的,两个失落必然导致公民文明的失落。
假如我们的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对草莓音乐节的组织者提出了文明的要求,比如在搞音乐的同时,还要搞文明教育,文明活动,是不是可以减少公民对文明环境的破坏啊?肯定能,因为许多公民是崇拜音乐明星的,他们有很好的号召力,可惜这些明星只懂得煽情,不懂得宣传呵护环境,不懂得张扬社会文明。
假如我们的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对草莓音乐节进行文明考量,维护了文明的环境,给与一定的奖励;破坏了文明的环境给与严厉的惩罚,是不是这个音乐节的这种破坏文明现象会受到很好的控制呢?我想,肯定的,因为音乐节有了文明制约。
笔者在想,我们应该抛弃对公民文明素质的口水战了,我们应该平静下心来,反思我们如何管理,如何改革我们的工作机制,如何让我们的公民养成文明的习惯。我们更多的智慧应该用在规范上,用在方法引导上,这比口水战更有价值。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