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中国发展好声音,谱写中欧关系新篇章

2014年03月28日 07:12   来源:红网   杜稀秋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始就任主席以来的首个“欧洲之旅”,频频登上欧洲主要国家新闻头版,成为国内外媒体竞相报道的焦点。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呈现一极独霸、多极发展的趋势。欧洲尽管昔日的政治经济中心地位已不在,但作为资本主义发源地、其政治、经济、科技以及军事等诸多领域仍然处在前列,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中国梦必须高度重视和依靠的外部环境力量。自1975年中国承认欧共体以来,中欧关系出现过摩擦、碰撞、波折,总的趋势是顺畅的。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市场。中国是欧盟第一大进口市场、第二大贸易伙伴。2013年,中欧双方贸易额是5591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中国对欧出口3390亿美元,增长1.1%;自欧进口2201亿美元,增长3.7%。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中欧关系经常受到美国的掣肘,欧洲乃至世界部分国家担心中国发展强大会称霸,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使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诸多因素,导致中欧贸易摩擦不断,呈逐渐上升之势。2013年,中欧光伏双反案是中欧迄今为止最大的贸易摩擦、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如果谈判破裂,将涉及中国20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占中国对欧出口总额的7%左右,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的80%左右,关系到中国上千家企业的生存和40多万人就业;将使欧盟消费者对光伏产品的需求下滑,导致欧盟三年内失去24.2万个就业岗位以及272亿欧元(约合353亿美元)的“附加值”。幸好有惊无险,最终通过谈判解决了争端。

  无论是中欧还是中美,和则两利,斗则两伤,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贸易格局永远不变的真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中国要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欧洲要实现“2020战略”,加强沟通交流、增进互信、深化合作,是必然选择。习近平主席“欧洲首旅”意义重大而深远。

  在荷兰,习近平主席在《新鹿特丹商业报》上发表署名文章,用“我为和平而来、我为推动合作而来、我为交流互鉴而来、我为共促文明进步而来”作为“欧洲首旅”的开场白,以朴实真挚的话语向欧洲和世界宣示中国的主旋律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推动文明,体现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自信和坦诚。

  在核安全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即“四个并重”的“中国核安全方案”,体现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国际责任和担当。

  在法国,习近平主席在《费加罗报》上发表署名文章,用“三个50年来”道出中法之间的友谊之路,提出坚持通过对话和谈判合理解决中欧贸易争端,体现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成熟和智慧。

  习近平主席无论与荷法领导人交流,还是核安全峰会上的宣示;无论在《新鹿特丹商业报》和《费加罗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还是核安全峰会宣示,不仅巩固了中欧重要合作伙伴“惯性”,也持续向世界重申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好声音,加深战略互信,消弭隔阂,提升中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朋友越走越近,良言越说越亲。中欧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中欧经济总量占世界四分之一,作为世界两大重要经济体,提升合作“加速度”,互利共赢,不仅是中欧人民之福,也是世界之幸。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