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南京华东饭店探访,发现江苏省两会的午餐是自助式的,每桌只提供两道固定菜食:一笼最近很红的庆丰包子和一锅杀猪菜。据服务人员介绍,这里的庆丰包子是正宗的,而且和习近平吃的一样,也是猪肉大葱馅的。不过,为了提倡节约避免浪费,所有包子都比正常销售的小了一号。(《扬子晚报》1月20日)
各地两会清风扑面,吃喝用度一应节俭。午餐向包子靠拢,也是一段佳话。只是,有时候好事也怕较真,诚如好事者担心的:如果这包子果真不是山寨货,江苏又没有庆丰包子铺的分店,这是特意空运来的吗?又如果这包子比正常销售的个头小了一号,虽节约食材,却也打上了“特供”的印记,消费者能买到这“小一号”的庆丰包子吗?
此前,国家领导人吃包子,已在国内传为佳话。但如果刻舟求剑地以为吃了这个包子,就深得勤俭节约的精髓与风范,那就未必了。好在最新消息说,江苏省政协新闻处相关人士称该“庆丰包子”并非会议配备的午餐,也不是庆丰包子铺的包子,而是酒店餐厅自制包子并取名为“庆丰包子”。至此,有关庆丰包子与地方两会的“美好恋情”,终于在权威部门的澄清中沦为一则花边新闻。
这段时间以来,民间或舆论对庆丰包子及“主席套餐”的追捧,与其说是对一个老字号的“重新发现”,不如说是对权力谦抑的美好愿景。民众希望地方政府也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从习近平同志的行为示范中读出权力作为的逻辑与伦理,但显然,没人愿意看到地方部门对吃包子这一行为本身的简单化照抄照搬。从美味与文化的视角看,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足以抒发寄寓其间的美食想象,猪肉大葱馅的包子,从饱食到美食,恐怕还有一段距离。从企业的发展与走向看,就像网友说的,回首1992年,小平同志曾视察科龙空调,并发表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随后科龙变得路人皆知。但市场总有市场的规律,何况这还是个“让市场作决定”的时代,企业最终还是要直面市场的竞争和甄选。从公权的规范与制衡看,领导人吃包子,并不代表基层干部不能吃面条、吃米饭,清廉、简朴本身就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事,纠结在“庆丰包子”四个字眼上,反倒让人嗅出机械主义的投机趣味。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管是山寨版的庆丰包子,还是不入星级的杀猪菜,地方两会能自我节制,给点掌声也是应该的。何况,好日子过惯了,过紧日子真是殊为不易。中国社科院刚刚发布的《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指出,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财政收入增速也已回落到一个新的平台,并且这一态势不可逆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4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称,2014年要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预算执行中原则上不出台新的增支政策。
既然过紧日子不可避免,那怎么个紧法,如何紧而有度、紧而有格,起码眼下来看,对“庆丰包子热”需要理性的冷思考。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