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过度依赖政府"有形之手"导致IPO重启问题重重

2014年01月16日 07: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继奥赛康后,多家公司暂缓IPOIPO重启后为何问题重重?根源还在于证监会过度相信和依赖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从而在确定企业上市数量、明确上市目标、确定发行价格等方面,没有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没有按照市场化要求进行,最终导致IPO重启又走回了以前的老路。

IPO重启

    图片说明:2014年1月10日,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标识。(图片来源:李胜利/东方IC)

  暂停了一年多的IPO,刚一重启,就问题频发。继奥赛康暂停发行后,东方网力、汇金股份、绿盟科技、慈铭体检、恒华科技等5家公司也于13日发布了暂缓发行公告。此前,证监会曾公开表示,不是其叫停奥赛康IPO。那么,这5家公司暂缓发行,又是谁的意思呢?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6家公司发布暂停或暂缓发行公告后,证监会也于12日晚发布紧急公告,表示将抽查询价、路演过程,并要求拟定发行市盈率偏高的发行人在申购前三周连续提示风险。

  一面说奥赛康暂停发行不是证监会的意思,另一面又针对新股发行发布紧急公告。从正面分析,说明证监会对市场已经相当关注,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很重视,否则不会在IPO刚刚重启的情况下,就不顾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迅速采取补救措施;而从负面分析,则说明证监会在如何更好地监管市场、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毕竟,IPO暂停已经整整一年,证监会有充足的时间对IPO重启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原本就忧心忡忡,经不起新股发行的太大冲击。可是,从重启之后的情况来看,投资者担心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如首月发行密度过强、速度过快,新上市企业的股票发行价格和市盈率过高,老股转让可能给大股东带来的利益回报过多等。

  诚然,老股转让是为了增加新上市公司可流通股数量,缓解单只股票上市时可交易份额偏少的状况,从而对买方报高价形成约束,促进新股合理定价,并缓解“超募”矛盾,这属于一种探索,遇到一些新的问题也很正常。但是发行频率过密、速度过快以及发行价过高则完全是老问题。这些老问题为什么会在IPO重启后迅速重现呢?难道证监会没有预料到这样做可能会对投资者信心产生影响吗?

  显然,证监会这样做,还是由于过度相信和依赖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从而在确定企业上市数量、明确上市目标、确定发行价格等方面,没有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没有按照市场化要求进行,最终导致IPO重启又走回了以前的老路。于是,哪些企业应该上市、什么时间上市、发行价格怎么确定、上市以后的表现如何评价等等,仍由管理层决定,市场根本没有自主权,更别说决定权了。而问题发生以后,市场也没有能力解决,必须继续依靠政府这只有形之手,“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敲打。效果如何,就不言而喻了。

  相反,如果管理层能够尊重市场,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对新股发行等进行调节和约束,将重点放在制度完善、规则制定和强化监管等方面,对发生的各种问题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处理,该处罚的处罚,该整治的整治,该退市的退市,那么还有哪家公司敢在新股发行中搞名堂呢?中介机构和保荐机构还怎么敢与企业串通起来打市场的主意呢?虽然遵循市场规律会面临一些新的风险,但总比管理层到处救火要好一些。更重要的是,一旦市场真正发挥作用,相关制度、法规也不会再成为摆设。那么,整个市场将会逐渐过渡到相对平稳的状态,管理层也就不需要再四处救火了。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新股发行是一种市场行为,自然也离不开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与市场原本就应该各有分工、各有侧重,而不是相互越位、缺位和错位。新股发行必须紧跟市场的节拍,政府的有形之手,不应当再对市场过多干预了。否则,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仍得不到保障,股市依然是少数人的盛宴。(中国经济网网友 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IPO重启浪潮不该如此凶猛

     IPO重启 没理由再拖下去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