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旭峰:美经济复苏疲态难掩

2014年01月13日 07:22   来源:经济参考报   蒋旭峰

  当前美国经济到底是何状态?这是一个众说纷纭、分歧严重的话题。此轮美国经济复苏已经超过50个月,远超过历史上各轮复苏期内平均33个月的经济增长时间跨度。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美国经济是否处在增长通道上,以及还能持续增长多久,用“复苏”来概括美国经济似乎过于简单,站在不同角度,对于美国经济会有相当不同的感受。

  若说此轮经济危机是以金融和家庭部门不可持续的高杠杆模式破灭为显著特点的话,此轮经济复苏则是以股市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和房地产、汽车业等利率敏感行业的回暖为先锋。美联储五年的零利率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改变了市场预期和激励机制,对于股市屡创新高和民众贷款购车买房起到了推动作用。美国汽车销量在2009年陷入低谷之后,在2013年创下了2007年以来的最佳表现。美国新房销售在2011年跌至谷底之后,2012年和2013年强劲增长,2011年12月底,市场新房出清需要6.1个月,目前这一数据已经降至4.3个月。

  目前的问题是美国房价是否上涨过快。美国大量城市的房价在十余年上涨后一朝暴跌,而从2012年开始的短短两年内,很多城市的民众收入几乎没有增长,房价却回到或超过危机前的高峰,美联储的救市计划是否再度累积起了新的泡沫?美国楼市何时会出现矫枉过正的情况?

  或许我们可以把此轮美国经济增长看作政策红利作用下的小阳春,在德国财长朔伊布勒所言的“毫无头绪的Q E 2”之后,美联储稍加喘息等到经济增长的火炉降温后旋即推出Q E3,其实美联储修复企业和家庭资产负债表的头绪很明显,美国家庭去杠杆化的进程也终于出现反转的迹象。

  当然,美国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改善后的投资尚不强劲,除了房屋和汽车外,美国民众的消费表现也不抢眼。美国企业目前整体现金充沛,在企业利润已经超过金融危机前的背景下,投资增长相对乏力,反常的流动性过剩状态反映了实体经济投资机会的相对有限。

  伴随经济复苏的延续,美国商业银行贷款在经历了2009年和2010年的深度缩水之后,在2011年重拾增长,在2012年的同比增速达到2.7%,2013年的增速稍显逊色但是延续增势,目前的商业贷款总额7.3万亿美元,刚超过2008年底7.2万亿美元的规模,不过美国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低于历史均值。近年来表现较好的贷款是商业、工业、教育和房地产贷款,而居民户的信用卡消费则显疲态,依旧远低于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正因为如此,史无前例的财政刺激计划和美联储Q E计划,对于提振国内生产总值和降低失业率的效果似乎并不显著。在美国执政当局的干预下,美国本已出现的“一个国家、两个颜色”状况的色差正在变得更为严重。美国银行类股票的平均高价已是2009年初的三倍,0.2%的少数银行持有金融体系七成的总资产,美国金融企业“太大而不能倒”的难题变得更加严重。财政和货币刺激计划并未能够帮助时薪30美元的优质岗位大幅从海外回流美国,也未能帮助联邦最低工资在过去数年中调高。民众在沃尔玛为抢购降价电视机大打出手和旧富新贵们购置游艇的场面形成鲜明反差。

  面对经济增长中的软肋,奥巴马阵营及其反对方的智囊搬出不同的观点呛声。民主党阵营喜欢引用经济学家卡门·雷因哈特的“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缓慢论”,来给无法用宏观调控政策解决的难题找到台阶。但正如经济学家约翰·泰勒所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在美国历史上,历次金融危机后的年经济增速高达6%,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也大幅高于当前的约2%,监管过度、奥巴马医改等影响经济增长供应面的瓶颈是罪魁祸首。

  尽管双方观点不同,但是其中的共性是,美国经济进入低速经济周期,双方对于如何摆脱这种疲态没有共识,更没有可操作的路线图。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