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老人摔倒无人敢扶”段子背后的思考

2013年12月27日 13:59   来源:大江网   乔雨田

  圣诞老人在从丹麦进入中国境内的途中因雾霾太大看不清路而摔倒,至今无人敢扶,仍在雪地里趴着,袋子里的礼物被哄抢一空,麋鹿被城管收走,雪车又因为无牌照被交警没收!今年圣诞节取消,请相互转告!

  这条幽默的调侃在微信中广为流传,但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笑过之后内心恐怕都会有些酸楚。回首即将过去的2013,“雾霾”和“老人摔倒”这两个热词整整困扰了我们一年。

  “雾霾”,这个印象中京津冀地区的“特产”,在今年突然成为25个省份、100多个城市共同的“景观”,甚至连远在天涯海角的三亚、海拔3600多米高的拉萨也难以幸免。高速封路、满城口罩、出门迷路、学校停课……当来势汹汹的雾霾真真切切影响到数亿国人的日常生活时,大家都惊呆了。雾霾范围为何这么大?怎么才能尽快消除雾霾?这样的疑问自然会出现在每个人的心中。

  疑问同样会出现在老人摔倒的瞬间:扶还是不扶?自2006年“彭宇案”后,公众的心理就留下了阴影,今年接连发生的“四川达州3名儿童搀扶倒地老太被讹”、“浙江金华八旬老人倒地五六分钟市民不敢扶”、“沈阳老人被撞大度放走肇事者自称有医保”等一连串事件,将公众的关注与讨论推向新的高度。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4.9%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存在“扶老人”的道德焦虑,扶不扶老人很纠结。

  “圣诞老人”用自身“遭遇”将二者串连在一起,为我们的思考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二者都是污染,一个污染的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一个污染的是我们的内心世界。二者都是伤害,一个伤害的是我们的身体,一个伤害的是我们的心理。二者都在今年突然爆发,但“病根”其实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种下。雾霾的爆发,表明经济发展模式出现了问题,失去了蓝天碧水,再快的经济发展又有什么意义?纠结于“扶还是不扶”,表明社会道德出现了问题,如果连出于良知和义务之举,还要考虑利害得失,人类的高贵、道德的崇高又在哪里?

  这条微信广为流传,说明国人对此极大的关注。无论是治理雾霾,还是重建道德,各地政府都已拿出不少切实措施。基于此,让我们对环境的改善、人心的向善都充满期待。尽管今年旅途“不顺”,但善良的圣诞老人明年一定还会来到中国,但愿那时迎接他的是蓝天白云,还有乐善好施的人民。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