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我们的节日病?

2015年01月19日 07:59   来源:工人日报   心闻

  圣诞夜,11万狂欢者给昆明南屏步行街留下了触目惊心的垃圾;元旦前夜,上海外滩的跨年晚会上,踩踏事件瞬间夺去了36个年轻的生命……岁末年初,坏消息接踵而来,这个年跨得确实有点尴尬。

  眼下,春节临近,该怎样健康过节虽说是个不受待见的老话题,可放眼看去,在把一连串“洋节”过成“购物节”、把所有传统节日过成“美食节”的今天,我们还有多少底气拍着胸脯说自己会过节?

  中国人该不该过圣诞节?这个话题每年都会争得脸红脖子粗,可下次你准备发起新一轮“口水战”时,不妨先压下火来想一想,中国人过的圣诞节跟人家过的一样吗?也许我们仅仅是模仿了这个节日的外壳。当我们的“圣诞老人”忙着在商场里促销、在街上狂欢的时候,人家的“圣诞老人”却在满世界做公益。

  俄罗斯,500名“圣诞老人”慈善跑助孤儿买礼物;英国,数千名“圣诞老人”参加慈善长跑;斯洛文尼亚,特警扮成圣诞老人从天而降看望患病儿童;美国纽约,数百“圣诞老人”为慈善暴走曼哈顿,连总统奥巴马都要手提肩扛礼物袋化身圣诞老人做慈善……无论从圣诞节的本意,还是从当今世界的表现来看,圣诞节都不仅仅是一个宗教节日或一场商业狂欢。从历史上,圣诞节就给后人留下了乐善好施的传统。

  把圣诞节过成狂欢节是国人的本事。就说圣诞夜昆明南屏步行街举行“飞雪”活动留下的一地“圣诞垃圾”吧,直到次日凌晨3时30分,几百名环卫工人才算完成路面清洁,用了300吨水,200公斤洗衣粉和烧碱。当晚被毁坏的还有不少公共设施,绿地被踏平,鲜花被踩翻。不是说昆明人比其他地方的同胞更爱扔垃圾,这些年凡是人群聚集之处,事后必定垃圾遍地,连天安门看升旗都不例外。

  环卫工人一年里的另一个“受难日”,要算大年初一。

  每年春节特别是除夕夜,因烟花爆竹的集中燃放,空气质量屡屡“受染”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烟花爆竹不完全燃烧不仅会产生包括PM2.5在内的大量有害物质,更留下数以吨计、满眼狼藉的爆竹碎屑,硬是让环卫工人把春节过成了“劳动节”。

  在爆竹声中辞旧迎新是中华民族具有千年历史的习俗,这沿袭了千年的传统,如今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雾霾天气频发,烟花爆竹还要像以往那样尽情燃放吗?没有烟花爆竹春节是不是就失去了年味?当民俗成了破坏环境的“凶手”,装点节日氛围的烟花爆竹该不该为环境保护让路?现实情况是,面对日益严重的雾霾来袭,放炮的赖开车的,开车的怨开工厂的,貌似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在推卸责任,没有多少人肯从力所能及的身边事做起。

  节日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种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传统节日集体变成了“吃节”:“粽子节”成了端午节的代名词,“月饼”成了中秋节的同义词,“吃饺子看电视”几乎成了记忆中春节的全部……传统的节日在文化内涵和风俗形式上正在走向虚空,剩下的只是年复一年的吃吃喝喝。

  一项相关调查结果显示,11大传统节日多被忽视且普遍“串味”,现在的所谓传统节日太商业化了,完全没有传统文化的味道,春节更是名符其实的“春劫”了。

  传统节日之所以能流传千百年,是因为每个节日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有精华也有糟粕,这就需要我们传承和发扬传统节日中的精华,改革和摒弃其中的陋习。让更多的人懂得节日的意义,是媒体真正的担当,而不是等你一通暴搓之后,再贴心地告诉你“过节聚餐吃撑了怎么办”?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