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语文 何以“人艰不拆”

2013年11月18日 08:05   来源:新民晚报   李泓冰

  以前看科幻小说,有描写人类走到最后的情形,活脱都成了大头小身子的外星人ET,除了一颗硕大无朋的头颅,四肢已退化成如触须般细弱。据说是人的头脑越来越聪明而四肢懒而无用的缘故。

  写小说的没经过现在这个“小时代”——或者说是“微时代”,否则一定知道,连思考这件事,也已沦为懒而无用了。语言文字,算是长在思考身上的羽毛吧,如今已经“微”成了140字,超过的就算鸿篇巨制了。且慢,貌似140字也快成被扬弃的“古董”了。如今流行的是更“微”的文字,甚至只是微信中懒懒的“转发”和“喜大普奔”“人艰不拆”“何弃疗”等支离破碎的“微”表达。无论多复杂的感受,晕、牛、爽、酷、囧,便可一言以蔽之,连“楼倒倒”“楼脆脆”“楼歪歪”之类的幼儿语言,都登得大雅之堂,“豆你玩”“蒜你狠”也成了媒体热衷的标题……

  在这个背景下,本就不尴不尬的传统语文,其地位更摇摇欲坠。三年前,上海几所高校在面向理科生的自主招生中,悄悄抹掉了语文,曾引起哗然。如今,以人文学科见长的中国人民大学则悄悄地在必修课目录上抹掉“大学语文”,又让惊惶于语文地位的舆论一片唏嘘。其实,语文从必修改为选修甚至不修,并不始于人民大学,早在七八年前就开始了,如今已有六成大学没有母语必修课。

  让大家想不通的是,英语必修而语文不修。其实这也顺理成章:英语有用,在考证升学求职中能藉此一路过关斩将,而语文呢?哪个世界500强企业录你会考李白杜甫曾国藩?

  光是抱怨高校数典忘祖,他们一定觉得自己冤成了窦娥。语文的地位衰微,早成扶不起来的阿斗。在任何有招生自主权的学校,别管是大学,还是中小学,语文无用都是潜规则。小学生在惨烈的小升初中想进名校,要苦练的内功是人人喊打却又战无不胜的奥数,排第二位的是英语,总还有些证能考。语文最是不济,灰头土脸地被弃若敝屣,在升学求职的路上一路走低,不但难登堂奥,连日常交际也压根无须文从字顺。高校弃修大学语文,自然让学生“喜大普奔”。

  语文有多难学,让人多厌学,凡经过12年寒窗的孩子说起来都是一把泪。咱们的基础教育,生生把博大精细、优美风雅的中国语文教成了无用之学。课堂上,老师把一篇好端端的文章给肢解成零件,让学生死记硬背;碰上考试,“说说自己读这篇文章的感受”,再傻的学生都知道,真说“自己的”感受,分数必惨不忍睹,出题人在卷子后面诡笑着要你说出的,分明是“他”的感受……这样学出的语文,如同被穿了琵琶骨的武林高手,百无一用。语文高分,可能是读书极少、写作低能,如何能在招生选拔中做得重要砝码呢?

  学不好、考不出、用不上——欲使语文有用,难矣哉!

  有辱斯文、有愧先人的,不独是语文的被弃,它背后人文精神沦落,更让人惊心。在以课业负担之重闻名全球的中国,孩子们却根本没有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精力。阅读和写作,本来是语文学习的两大基石,也是民族文化薪火相传所赖,如今都拱手让给了概念化、功利化的应试,孩子们如何还能顺着“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步步拾级而上?

  要挽救语文,得从根儿上救起。您瞧,说起语文这件事,微时代那头的孩子们,又要“人艰不拆”了……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