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要注重三农问题

2013年10月24日 07:02   来源:红网   李疏影

  一个地方发展经济,利税是上去了,但农民是否能受益,或者说能受益多少,这是取决发展质量的重要一面。许多地方通过招商引资,经济是发展了,但大多数农民依然靠着一亩三分地为生,土地仍然是收入的主要来源,那可以说,这种发展并未使农民受益。长此以往,这种发展带来的结果无疑将加大城乡收入差距。

  因此,发展经济的同时,提高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县域经济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汇合点,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对于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没有县域经济的繁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

  繁荣县域经济,必须重视和处理一个关系,那就是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关系。县域经济发展是不是就非得通过工业来推动?是不是必须要弱化农业?那未必。有些地方的做法就很好。据《中国经济周刊》的报道,重庆酋阳县原本是个落后的穷县,近年来,该地利用丰厚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并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县里引进的农业公司,提供种苗、技术、农药、化肥,农户或者种植大户提供劳动力和土地,公司与农户及大户之间按照3∶7的比例分享种植收益,如此将公司和农户的利益连在一起。保证了农产品的品质,也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和积极性。使农业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撑点的同时,也成了改善农民收入的重要依托。这种发展,才是互利共赢的和谐发展。云南曾发生的“孟连事件”,就是企业受益、胶农利益受损而导致的。

  由此可知,一个地区的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收入的提高。在县域范围内,农业和非农业虽然有一定的竞争性,但从长远看,二者存在互补、互促关系,农业是非农业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反过来非农业的发展又会促进农业发展。一些地方认为农业不是显性产业,无法有效带动经济增长,从而重工业,轻农业,最终加大了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失衡,拉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一而再、再而三延误了三农问题的解决良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不是口号,也不是空话,而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只有朝这个方向努力,三农问题才有解决的希望。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