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净土怎能侵染商业化

2013年10月17日 10:37   来源:荆楚网   王子鸣

  “本周日(13日)上午8点20分,请家长提醒孩子收看滁州某频道播出的‘学生安全与素质培养’专题教育片,并写好观后感,周一交给班主任。”近日,滁州市各个学校的几万名中小学生家长不约而同收到这样一条通知,谁知让家长们大跌眼镜的是,名为“安全教育”,实则为电视购物广告。(10月16日新华网)

  教育乱收费一直为家长诟病。对教育乱收费严治的结果是,以前明目张胆的行为得以收敛,但一些学校,甚至是教育主管部门,却学会了“曲线救国”,甚至与一些资料商沆瀣一气,官商结盟。而让学生“自愿”购买学习资料则是其中最隐蔽也最惯用的手段。如何让家长乖乖掏腰包呢?明处的是商家摇唇鼓舌天花乱坠地吹,暗处的是用行政手段推波助澜,试问:哪个学生敢不自愿成刀俎鱼肉?而指挥与被指挥者靠什么达成默契则不言自明。

  说好的“安全素质教育”节目,何以摇身一变而成“电视购物广告”,引发家长们的广泛质疑,当然也就绝不意外。只不过,打着“作业”旗号的“购物广告”,正如打着“校服”名义的摊派收费一样,总是相对隐蔽。由于学校与教育部门身份的特殊,与摊派对象关系的复杂,被当面指责与戳穿的概率不高,往往也成为这类“教育式商业导购”天然的护身符。

  尽管“看电视购物作业”被当地教育部门紧急“叫停”,但真相如何,仍扑朔迷离。尤为吊诡的是,“电视购物作业”,其实并非个别老师或个别学校的行为,当初也正是上级教育部门通过教育系统的政务平台下发到辖区各中小学校的。那么,“电视购物”究竟是打通了哪些关节,又有怎样的能耐,竟然可以让教育系统的政务平台为其背书,并自上而下地动员如此多的中小学生成为其潜在的客户?

  就此事而言,行政要求学生看电视安全教育的做法都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教育部门对于节目的内容缺乏必要的审查机制,另一方面,安排统一收看也是教育方式简单化的表现。学校与学生没有自主权,“一切行动听指挥”之下,整个教育界都在进行着一种“应试”—行政力控制一切的生态下,难免出现想当然的决策、不计后果的指令、以及缺少责任的执行。这所有这一切,显然不是一句“不再要求写出观后感,并提醒家长和学生谨慎购买相关学习资料,谨防上当”可以应付搪塞过去的,滁州市有关部门必须给孩子、给家长、给社会一个明确的交代。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