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艾滋病人进公共浴室是“只见病不见人”

2013年10月15日 09:19   来源:中国网   朱四倍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就商务部起草的《沐浴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该办法拟规定,沐浴场所应在显著位置设立禁止性病、艾滋病患者入浴的警示标志。该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公共浴所对艾滋病人说不有没有必要,也引发了业内人士和社会公众的争议。(10月14日《北京晨报》)

  我国拟禁艾滋病人进公共浴室是一个怎样的问题?又具有怎样的操作性呢?事实上,笔者以为,如果规定成真,将意味着我们对艾滋病认识的倒退,不要说这样的规定缺少操作性,单就本身来说,就是一种无知和对艾滋病人的道德审判。

  艾滋病只是一种疾病,艾滋病感染者仅仅是病人。但拟禁艾滋病人进公共浴室背离了这个常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艾滋病的危害其实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它所带来的社会恐慌,因为艾滋病虽然属于慢性传染病,但是它却被赋予了太多的道德含义,甚至某些旨在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也在不自觉地强化着这种道德含义。拟禁艾滋病人进公共浴室忘记了艾滋病感染者仅仅是病人的常识,更是对艾滋病恐慌的推波助澜,加剧公众对艾滋病的不正确认识。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皮奥林曾说,“我们的敌人是病毒,而不是感染病毒的人。”并且,联合国官员在经过大量调查之后认为,不当道德观念加剧了艾滋病的社会问题——产生逆反心理甚至采取极端手段的艾滋病患者,多数是因为承受了过分的压力,感觉自己被社会彻底抛弃,并且加上社会歧视造成许多人不敢去做咨询、进行HIV测试,使阻断病毒的传播变得十分艰难。在这种状况下,拟禁艾滋病人进公共浴室恐怕只能走上事情的反面。

  如果说公众对艾滋病的无知是知识匮乏的话,那么,管理部门的无知则是对艾滋病人的无情伤害,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网站的调查显示,有六成网友支持拟禁艾滋病人进公共浴室,有两成多网友不支持,支持的原因仅仅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和健康考虑,应该禁止艾滋病患者入浴”,这说明我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停留在极低层次。北京市性病艾滋病临床治疗研究中心主任吴昊认为,对于艾滋病人来说,这么多年来,从未有任何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曾有人是因为出入公共浴室而被感染的。一些关注艾滋病及倡导平等的人士则认为,“禁止艾滋患者进入沐浴场所的规定,除了加剧艾滋误解、歧视和恐惧之外,不可能会减少和控制艾滋传播。”

  艾滋病不仅仅是一种疾病,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最终需要依靠科学战胜它,需要我们从生活、制度和文明的根源上战胜它。在当前的语境中,艾滋病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疾病,而是一个被社会加以定义的问题--已经被高度道德化。拟禁艾滋病人进公共浴室是由歧视带来的社会排斥,不利于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正因为如此,禁止艾滋患者进入沐浴场所的规定是一种无知,也有道德审判的嫌疑,是在对艾滋患者进行见病不见人的罪化预设。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