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斌:温州人炒房炒成“负资产”是全社会的痛

2013年09月26日 06:3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许斌认为,曾几何时,提起温州炒房团,可以说人人喊打。如今,他们“后院失火”,许多人可能不会同情他们。但“负资产”、高房价以及畸高的空置率,却真的不仅是温州人的痛,而是全社会的痛。

温州人炒的房子成“负资产”

  资料图:浙江温州某楼盘售楼处,随处可见“太太购房团”活跃的身影 。(来源:CFP视觉中国)

  许多温州人发现:自己的房子成了“负资产”。即市值还没有房贷高。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选择了断供,把房子甩给银行。具体套数不详,有说8000-10000套者,有说15000套者。同时,温州银监分局对外称,温州目前断供房现象的确存在,但数量远非外界传闻的那般庞大,风险也是总体可控的。但无论如何,温州的房价持续下跌是事实。据温州住房城乡建设委数据,与2011年初的顶峰相比,眼下的温州商品房价格平均缩水幅度为26%。(925日《21世纪经济报道》)

  曾几何时,提起温州炒房团,可以说人人喊打。如今,他们“后院失火”,许多人可能不会同情他们。但“负资产”、高房价以及畸高的空置率,却真的不仅是温州人的痛,而是全社会的痛。

  温州人炒房,首先因为炒房生暴利。一套房子在手,一年能涨出一家相当规模的企业利润来,这是非常残酷的现实。但房价的飙升主要与土地的行政审批制度、社会资源选择性配置、城市间发展严重不平衡等多种因素有关,而温州人组团炒房只是顺势而为。或者说,在“温州人炒房”的习惯用语背后,社会现实是全民在炒房。

  “三倍利在,民不畏死”,当炒房能生暴利,全民炒房在经济上便成了理性选择。何况在通胀凶猛时,炒房确然成了许多人保护个人资产不贬值的较少手段之一。

  就公共政策而言,重要的不是限制谁炒房,而是让房产回归其本身的价值,使房价与民众收入保持在合理水平上,不人为制造稀缺,将土地使用、住房供需都交给市场选择,保持物价稳定。总之,就是让炒房没有必要、没有意义。反之,如加税、限购措施等等,其实是火上浇油,只是增加了财政收入,增加了权力变现的价码,而于真实的民生、资源节约没有意义。

  气泡就是气泡,无论怎样貌似美丽,也终归要破灭的。以温州为例,断供的人应该还不是多数,但承受损失的人几乎是全部。尽管掉落的房价可能原本只是泡沫,甚至不排除会继续掉落,但对于每一位业主,损失却都是真实的。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跟我们一样,为了房子而拼命奋斗,做着美丽的梦。而转眼间,梦碎了,一切的奋斗、牺牲没有了意义,退潮后的沙滩上只是一群人在裸游,真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之一啊!

  温州人是精明的,很能炒,把温州的房价炒得特别高,又与市场的变化联系密切,于是,他们最先倒下了。如果还不能引起全社会的警惕,不能回归问题的本质,那么其他城市也有可能将走上这条路。所以,温州人的房子成了“负资产”,请不要笑,那实在是全社会的痛。(中国经济网网友 许斌)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房子卖掉不够偿还银行贷款 想当年温州炒房团

     温州炒房团蠢蠢欲动到底传递什么信号?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