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标准不止金牌

2013年09月10日 09:57   来源:人民日报   薛 原

  凉风起天末。十二运会沈阳奥体中心的田径场上,万众瞩目男子110米栏的场景已经不再。

  坐在看台上的史冬鹏,此刻的心境想必五味杂陈。在中国110米栏的历史中,他是个无法被忽略但从未成为聚光灯主角的人物。十二运会前,当刘翔回国引来媒体的又一轮追逐时,史冬鹏默默来到沈阳,原本希望再一次向金牌发起冲击,最终却因伤退赛。他的遗憾和不甘,令人唏嘘。

  和刘翔这样的公众人物相比,史冬鹏承受的是另一种压力。2005年十运会,刘翔正如日中天,有同行在南京地铁中偶遇前往赛场的史冬鹏,没有人认出他来,他拿到一枚银牌。有人戏称他是“最佳男配角”,在一个以奖牌成色决定输赢的赛场上,这样的说法更像是一种折磨。

  但史冬鹏的身上还有另一种光彩。他的存在,不但整体推高了中国110米栏的国际竞争力,更诠释了一名运动员面对困难的坚韧态度,对人生目标的执着定力。虽然他的运动生涯中缺少金牌的映衬,但体育精神并没有因此而折损成色。如果只以金牌来定义成功,无疑会漠视体育中最具价值的那份光彩。“对人生而言,重要的绝非凯旋而是战斗。这是为了造就更加健壮的人类——从而使人类更加严谨审慎而又勇敢高贵。”

  很多时候,金牌可以激起人们的热情和追捧,但体育更是对价值观的一种塑造和鼓舞。赛场犹如浓缩的人生,没有永远的胜利者,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起伏转折、失利伤痛,正是体育可以传递给每个人的精神财富。

  马术赛场,本届全运会年龄最大的运动员,66岁的北京队老骑手王越陇排在盛装舞步个人赛最后一名,“我没太在意自己的岁数,我觉得体育运动的内涵主要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射击老将张山无缘决赛,她微笑着说:“我现在的状态是在享受射击。”奥运冠军滕海滨以双杠第五名的成绩告别了赛场,留下的是一串感谢,“体操让我经历了人生起伏,尝遍酸甜苦辣。”

  这些并非对失败的托词,更是历经风雨和彩虹后的一种感悟。

  在赛场上,胜利与失败是留给人们最直观的印象,却不是评判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珍惜这些运动员用拼搏写下的人生故事,就会发现金牌之外更多的动人风景。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