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在防护壳里面的城管不是好城管

2013年08月29日 11:09   来源:大江网   毕晓哲

  近段时间,广州城管部门加强了巡逻执法力度,自身防护装备也随之升级换代。27日本报记者独家探营发现,现在广州城管执法人员一共有“六件套”护身,包括由7块钢板组成的防刺衣、2毫米厚的防护手套、前后包围的防护头盔、有机材料制作的防护盾牌、覆盖全市范围的全频加密对讲机,还有一个最新式、也是全国首创的城管装备——胸挂摄像头,可以在执法时自动拍摄现场。(8月27日广州日报)

  诚然,按照当地城管负责人的解释,提升上来的装备出于防护考虑,不具备攻击性,新装备的使用有严格规程和管理制度等。但这样的解释无法打消公众质疑。城市管理和处于被管理对象的小商贩群体,带有一定的矛盾属性,“矛”的一方突然间“强壮”起来,而“盾”的一方现状不变的话,产生不平衡和不良反应将是必然的,这是一个辩证法的关系。城管的上述做法,有可能被弱势者看成是一种“挑衅”,甚或是一种“武力恐吓”。再联系前一段时间临武县瓜农邓正加被城管“打死”事件,这样的装备升级更让公众舆论多了一份不安和一份想象的空间。

  城管有没有必要升级高科技装备?或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就城管和小商贩和谐关系以及改善不良现状而言,装备升级只会让事情走向反面。城管的装备优良有利于城管执法安全不假,但一个“躲在安全壳”里的城管,失去的却是和小商贩平等和沟通的可能性;一旦穿戴起这样的高强度装备,无论从身份上还上心理上只会离小贩们越来越远。“躲”在“防护壳”里面的安全只是表象,事实上因“装备升级”造成的心理隔阂却毋庸置疑。

  从道理上说,装备好不代表执法规范,不代表执法水准高,更不代表是好城管。装备越好的城管,面对手无寸铁的小商贩时,更多的会被看成是向弱者“亮肌肉”,更多的给人以强权之下的恶劣形象。那么,什么样的城管才算好城管?一者,应走“柔性”路线,而不是“强硬”路线。这一城管发展思路早在一些地方城市得到了体现。去年7月,媒体报道上海宝山区城管执法大队向社会招聘了11名硕士新成员城管,向社会释放的就是这样一种正能量;还有,四川多地城市专门组建“女子城管队”,就是一个城管管理柔性化的亲民信号。二者,多展示“温和”而不是“暴力”。城管越是展示“暴力”越是让公众唾弃,这早已被实践证实。诸如一些地方城市的城管配备“装甲车”、让城管队伍全副武装,配备防暴器械、戴钢盔执法等,都是令人极度反感的。相比而言,公众肯定更乐见于城管多一些爱民亲民,多一些对弱势者的帮扶,诸如帮小商贩往店里搬东西、帮小商贩打伞,多一些文明用语的“装备”而不是“器材装备”,甚至多一些像“戴墨镜城管”那样无拘束的和小商贩聊天也是好的。这才是需要向公众展示的部分。

  城管升级防护装实际上升“歪了”,仅升级城管个人安危的“升级”不是得人心的“升级”,只将城管个人安全放在首位而不将小商贩合法利益放在首位,就是装备升级升“歪了”的证明。价格高昂的城管装备先进了,但执法能力水平却不会根本提升,自然界“龟壳”的防护能力的确不比其他动物差,但“躲藏”在坚硬的防护壳里面的城管执法,亲民的味道还剩几分呢?“躲”在厚厚的防护装备里面的城管绝对成不了好城管,这个道理不难理解。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