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女生不该带着酒量上大学

2013年08月27日 17:42   来源:荆楚网   石磊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开学季,大学新生报到多是带着行李来,可在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有这样一名新生,她说她是“带着酒量上大学”。这位1996年出生的张姓女生说:“练喝白酒是因为考虑到以后就业有需要。会喝白酒可以成为自己一个很好的优势,可以拓宽人际关系。”(8月27日《武汉晚报》)

  之前听过不少大学毕业生为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毕业前热学“灰色技能”,专修职场关系手腕。但新生报到就“带着酒量上大学”,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能喝酒的“灰色技能”是不良社会风气的产物,大学生过分热衷于培养此类技能,其可能的负面效应不容小觑。就以这个事件为例。我们不反对喝酒,但真的有必要为了适应“喝酒好办事儿”这种不良习气而练习喝酒么?非也。

  一方面,从科学上说,酒精对女性的生理健康的危害更甚于男性;也没有证据证明人对酒精的耐受性可以通过练习得到量化的提高。练酒就是个谬论。

  另一方面,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来说,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能喝酒的人,也不是一个正常的观念。首先,张同学的“需要说”并不符合现实,企业单位招聘人才,看中的是个人处理事务、解决问题的能力,喝酒只是处理问题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基本流程,不需要额外练习。心中装着百科全书,哪还需要酒坛子装样?再说,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正逐渐远离那个没有酒就办不了事儿的时代。现实社会中人们对“酒精考验”的认知,也正在逐渐回归理性,还以为能喝是才,怕是没有真正与时俱进。

  其次,张同学缺乏对大学教育的尊重和对自我价值实现道路的认知。大学是习得知识,养成习惯的地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读书人首先要“诚意、正心、修身”,做一个道德君子;现代大学教育也讲求精神、气质、品格。对每一个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而言,读大学意味着对知识的敬畏、对自我的责任、对社会的担当;而不是早早计较四年后的权势得失。就像广告中说的,人生在于体量,而不在酒量。大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清风傲骨”,当近些年来我们的教育填塞了太多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市侩精神如影随形之时,呼唤改变而不是盲目适应才是95后的大学生们应该做的。习惯世俗、习惯表演,不得不让人遗憾。

  早在去年5月,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就曾说过,“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把练酒作为上大学的准备,无关知识,只有“关系”,以“为了社会上混得开”为目的,如此功利味浓重的表态,让人心生叹惋:呜呼,酒引出了很多的矛盾和争议,但酒本身并无所谓对错,所有的问题,都只能由人来回答。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