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北京市住建委、规划委、公安局、卫生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公布我市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北京市酝酿两年的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标准的规定正式出台,出租房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单个房间最多住两人(有法定赡养抚养义务关系的除外)。《通知》还规定,出租住房应以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不得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分割出租,不得按照床位出租,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不能出租。(7月18日《北京晚报》)
北京市的出租房新政,曾于去年5月份公开征求意见,当时即遭到社会舆论的普遍质疑。现在看来,舆论质疑并没能动摇有关部门的决心,所谓征求意见,更像是走过场罢了。
当今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漂泊在北京街头,无数迫于生计的农民工奔波于京城巷陌,他们收入微薄,面对畸高的房租只能“抱团取暖”,沦为“蚁族”,他们的境遇应该得到政府的同情和体谅。然而,北京市出租房新政却反其道而行之,筑起了一道不切实际、不接地气、没有人情味、缺少公共情怀的高门槛,高傲而蛮横地展示着一项公共政策的残酷与冷漠。
确实,群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存在安全隐患、影响邻居等。但是,很多“蚁族”群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禁止群租会让很多低收入者没地方住,难道不是更大的问题吗?这里面有一个利弊权衡的问题。在我看来,除改变房屋结构,可能威胁楼房安全的群租行为应被禁止外,至于人家租多大的房子,一个房间摆几张床,一个床上睡几个人,这些是人家的私事,是房东与租客之间的事,政府部门没必要管,也管不好。
拿“单个房间不得超2人”来说,恐怕住在自家房屋的北京市民,也有一个房间住2人以上的,政府总不能强令他们出去租大房子住,却为何反而对租房居住的外来人员如此高标准、严要求呢?也许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更加残酷的事实——北京市出租房新政除了冷漠和不接地气,还包含着排外思维和意图。近年来,北京市有关部门提出了“以业控人”、“以房控人”的人口管控思路。所谓“以业控人”就是着力发展高端产业,让那些“低端”外来人员找不到工作;所谓“以房控人”就是以“高品质”的房地产开发,让外来人员买不起房、租不起房。现在出台致力于打击群租的出租房新政,可谓“以房控人”思路的延续。
当“低端”外来人群找不到工作、租不起房子时,他们当然会“自觉”离开北京。只是我有一点想不明白:没有所谓“低端”人群提供服务,所谓“高端”人群真能生活得好吗?谁给你们捅下水道、做钟点工、送快递、送牛奶、洗衣服、洗脚呢?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