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一样的奢侈体验

2013年06月25日 07:42   来源:新民晚报   晏秋秋

  平生不穿戴奢侈品,但见过不少人消费奢侈品。

  上海某奢侈品购物中心,最近出了新闻。据说,有顾客花了数亿,买走一颗超大克拉钻石。又据说,买者来到柜面直接要求看货,端详两分钟立刻买下。还是据说,买者是两名女子,事先曾有人到现场看货,拿走钻石的,是一名中年妇女。

  见过这家购物中心开业的场景。人头攒动,买者云集。一个国人很熟悉的品牌包店,35分钟内所有商品卖光。1万多元1个包,买得起的,大有人在。记得有一次,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走出机场,人手一个品牌旅行箱,被外国记者写入文章中:“中国男足在选择旅行箱上的统一性,让人期待他们在球场上默契配合的前景……”

  国外的奢侈品店,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英国,跟着朋友去开眼界。事先预约,店面特地留出15分钟“单独购物”时间。店面不大,统共30多样商品,最便宜的一件斗笠,8000英镑。朋友犹豫再三,没有下单。

  第二次是在瑞典。见一个其貌不扬的老年女子,姿态优雅地用手指将商品一一点过,身后店员一件件拿起。结账时女子递上一张名片,说:“刚才那些,是我不要的,余下的每样一件,送到这个地址。”

  中外消费奢侈品的心态,大有不同。身边不少人的眼中,奢侈品是一件商品,攒上几个月工资,奢侈一把,是所谓“奢侈品”。而在欧美,奢侈品是一个体系,什么样的穿着,配什么样的首饰,背什么样的包。收入没到这个水平,用起奢侈品,迎接的往往不是羡慕,而是奇怪的眼神。

  两种心态,没有优劣。但是,真正的奢侈品,可以花钱买到。真正的奢侈体验,却是买不到的。在我们的城市社会中,自然的东西最奢侈。就像夕照的无人公园,就像奔涌江边的鲜活鱼馆,就像雨后森林里的负离子,就像烦闷夏日里的一缕微风……

  脱离了自然,去追求人工制造出来的奢侈。这才是最大的奢侈。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