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遇难者名单应成“明规则”

2013年06月08日 15:09   来源:齐鲁晚报   沙元森

  希望德惠火灾的处理和善后能有一个新的标高,让公布遇难者名单成为不容逃避的“明规则”,把用生命和鲜血积累的经验固化为制度进步。

  7日下午,吉林德惠“6·3火灾”遇难者首批名单公布,名单上111位遇难者不仅有姓名、性别,还有户籍所在地。还有8名遇难者的DNA比对正在进行中,另一名由于家属没有前来登记,暂时无法进行DNA比对。

  此前,曾有网民推算“失踪人员”数字,长春市政府官员予以否认并表示,最后给出的人数会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就要先经得起当下的拷问,及时公布遇难者名单显然是最好的途径。现在,不少地方都能在重大事故发生之后公布遇难者名单,但这对政府来说仍然只是一种“潜规则”,以沉重代价换来的点滴进步也因此打了折扣。

  德惠火灾已经被事故调查组确认为“严重的责任事故”,为此,吉林省长做了道歉,长春市长做了检讨。这些虽推动了调查和问责的进行,但仅止于此的话,也有可能流于程序化。对遇难者最好的纪念,当然是记住每一个人的姓名和生前那些有温度的细节,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唯有提供信息详实的名单,才能让人深刻感受到生命遽然而逝的沉痛,从而牢记教训,避免灾难的重演。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灾难沉重,善后处理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就是陆续公布了遇难者名单。之后,不少地方在处理自然灾害或生产事故时都想到了及时公布遇难者名单,去年北京暴雨的遇难者名单甚至还在中央电视台由主播逐一念出,震撼人心。虽然每一次灾难都以沉重的牺牲为代价,但公众对遇难者名单坚持不懈的关注也推动了政治文明的进步。一个地方如果想证明自己在事故处理上的诚恳和透明,就很难绕过遇难者名单。

  当然,是否公布遇难者名单,往往取决于地方政府的选择。今年初,连霍高速河南义昌大桥垮塌,虽然官方通报称只有10人死亡,却迟迟不肯公布名单,以至不少网民怀疑数字“缩水”,媒体记者为了查到准确的信息只能到医院里统计。尽管公众对此十分不满,却又无可奈何,因为官方有很多理由做挡箭牌,比如尊重当事人家属意愿、保护个人隐私等。重大事故发生之后是否应该在公共媒体上公布遇难者名单,目前确实无章可循。尽管各地已经有不少让人赞许的先例,但并不具有约束力。要不要公开,何时公开,公开到哪个范围,还是由地方政府酌情而定。

  现在,公众能感受到的是,重大自然灾害或者被高层关注的事故往往能遵照“潜规则”,及时公布遇难者名单,而没有引起舆论高度重视的事故,遇难者名单就很容易被一些地方政府有选择地忘记。如果一切都围绕权力做取舍,即使名单被公布,也很难体现出对遇难者的尊重。

  德惠火灾一次夺去120条生命,是温州动车事故以来罕有的“严重的责任事故”,公众希望这次事故的处理和善后能有一个新的标高。如能以此为起点,让公布遇难者名单成为不容逃避的“明规则”,把用生命和鲜血积累的经验固化为制度进步,将更有助于我们避免德惠火灾的重演。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