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欧洲之行中,李克强总理在瑞士经济金融界人士午餐会上明确表示,欧盟的对华“双反”措施“损人又不利己”,中方坚决反对。中国领导人就涉华贸易争端的鲜明立场,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以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而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这绝非耸人听闻,据统计,最近5年全球40%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是冲着中国来的。最新的例子正是从“自由贸易”的鼻祖——欧盟传来的多个“坏消息”。
5月24日,欧盟27个成员国就欧委会对华光伏产品征税建议案进行了投票。虽然投票结果并不公开,但不少报道认为,欧盟将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高达47.6%的反倾销税。6月初,欧盟将就此正式宣布初裁结果。8月7日前,欧盟还将对涉华光伏反补贴案进行初裁,12月上旬前对涉华反倾销、反补贴两案进行终裁。无独有偶,在没有收到欧洲企业投诉,而且多数国家和企业表示反对的情况下,欧委会原则性决定对中国华为、中兴等公司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发起所谓自主“双反”调查。
欧盟在贸易保护主义上采取的“大手笔”令人侧目,也引起了中方强烈反应。据统计,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调查的金额超过200亿美元。在中国光伏企业本已处境困难之际,欧盟的举措无异于雪上加霜。中国商务部明确反对欧盟滥用贸易救济措施。
国际社会也担忧不已。他们普遍担心欧盟的做法可能引发中欧贸易战。而贸易战一旦打响,尚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机和欧债问题阴云的全球经济,恐将再蒙上一层厚厚的“双反雾霾”。
值得注意的是,欧委会这种“保护”本土企业的举动,在欧洲获得的并不是鲜花掌声,反而是政界、业界和媒体较多的质疑和反对声。既然附和者寡,反对声众,欧委会为什么还要在对华“双反”问题上一意孤行呢?有学者分析指出,理由无非有二:一是台面上的,即“维护欧盟的利益”;二是欧盟机构的“小算盘”,即提高机构在欧盟内的权威和影响力。
这两个理由都站不住脚。经济全球化时代,中欧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双赢。对中国光伏产品课以重税,将导致欧洲生产的太阳能原材料及配件产业受挫,大幅推高欧洲光伏产品价格,冲击欧盟的低碳发展和绿色能源战略。据瑞士一研究机构测算,如果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20%关税,三年内仅欧盟五大国就将有10万人失业。如惩罚性关税提高到60%,则将有24万人失业,造成287亿欧元损失。这显然不符合欧盟的利益。
至于要提高欧盟机构的地位,最好的办法应该是为中欧关系发挥“正能量”,努力让欧盟民众从中欧务实、互利合作中获得实惠。正如英国《金融时报》社论所言,“欧委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这次挑错了战场和对手”。不久前,德古赫特曾撰文说,自由贸易的共识对全球持续繁荣非常重要,他非常期待与中方进行合作。希望德古赫特言行一致。
中国人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努力实现中国梦,讲的是友好合作,求的是互利共赢,但不会接受不公平的贸易安排,也不可能允许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