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核心区域停车费拟大幅拔高,有关部门拿出的方案涨幅一个比一个大,车主可选的看起来有三个,其实只有一个——涨幅最小的那个,在这件事上,公众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权。
从限行到如今的提高停车费,杭城治堵正在走着很多城市走过的路——运用行政干预、价格杠杆来限制一部分车子出行。在治堵这件事上,中国的大多数城市其实已经新招不多。
提高停车费必然会加重一部分人的负担,而且幅度可能还不小,但在涉及公共利益的事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是与非,有的只是权衡,在各种现实条件、利益冲突的比较中找一条最可行的办法。看看一天到晚滚动不息的车流,你不得不承认,我们不可能在没有利益牺牲的情况下解决主城区的堵车问题。不考虑道路承载能力,其实也是对出行权的滥用,那么就应该付出一定的代价,我们每个人对此都要有心理准备。话说回来,提高个几元钱就想让大家从此不开车了,这恐怕也有点一厢情愿,杭州不是第一次涨停车费了,效果怎么样呢?有关部门也不能对此抱有过高的期望。
从长远看,不仅是有车一族要作出牺牲,城市的利益格局分配也要作出调整,该搬的要搬出来,该进的要进去,比如商业可以相对集中,但教育医疗资源政府部门实在没有必要也扎堆在一块。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反思,是不是要把每块地都建成房子,有时候你不得不给车子的停放留出位置,与房地产相比,它可能创造不出太多的财富,但对城市来说是很重要的,它就像暴雨袭来时的蓄水池、下水道,不可或缺,车子堵在路上,毛病出在各条小巷子、各幢大楼里,毛细血管的通畅其实也直接决定着城市机能能否正常运转。
治堵的过程是通路的过程,同时也是把主城区停车的刚性需求降下来的过程。提高进城的成本可以打消一部分人的自驾念头,但要让更多的车主不想驾车,还得靠便捷的公共交通,让车主享受比开车更便利的公共交通,不能把责任都让车主扛了。
相对于限行、限牌、提高停车费,甚至限制购车,这些办法难很多,牵扯的利益大,阻力也大,但都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如果城市功能先天不足,又缺少必要的平衡,哪怕把停车费再提高一倍,也于事无补。
从大堵到大治,是一场城市功能甚至是管理部门职能的转型升级,这是一个浴火重生式的痛苦经历。治堵,有的是合伙人而没有局外人,城市管理者在呼吁市民支持理解配合的同时,也要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在要求别人作出牺牲的同时,自己也不能闲着,不能总是老方一帖,拿涨价说事,陷入涨价的怪圈之中不可自拔。
城市管理者在呼吁市民支持理解配合的同时,也要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在要求别人作出牺牲的同时,自己也不能闲着。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