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出"国产奶粉标准高于国外"的理由

2013年03月07日 10:40   来源:东方网   张西流

  国产奶粉的标准有些比国外的还高,可以介入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奶质,以期提升政府在奶粉问题上的公信力……今天下午,全国政协委员陈天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杨刚分别对奶粉问题接受采访,杨刚回应称,国产奶粉的标准不低,甚至有些标准要高于国外。(3月6日大众网)

  作为对比,在丹麦,在新西兰,在几乎所有的乳业大国,生乳蛋白质含量标准都至少在3.0以上;而细菌总数,美国、欧盟是10万,丹麦是3万,比目前中国乳业新国标严格数十倍。而蛋白质含量关乎营养,细菌总数则攸关质量,这是对乳业生产最简单、最直接的认知。然而,问题奶粉此起彼伏,叠加着“不升反降”的中国乳业新国标,让公众对国产奶粉失去了信心。如此背景之下,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杨刚公开宣称“国产奶粉标准高于国外”,显然是在忽悠公众。

  事实上,《食品安全法》自2010年开始施行之后,“国家标准”成为该法有效实施的掣肘。然而,有关部门在执法检查中发现,不仅是乳业,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普遍数量少、时间早、指标低,而且有些指标缺少风险评估依据,标准之间交叉、重复甚至矛盾。特别是新国标过于“迁就”企业利益,指标一降再降,导致问题食品成为“合格食品”。比如,此前潲水油、地沟油等被检测为“合格食品”,并非是检测数据在撒谎,而是食品标准越来越堕落了。

  食品安全标准滞后,可以说是一种监管不作为。综观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会经常性地对食品安全标准进行调整,如增设项目、提高标准等等,而在国内,这项工作几乎停滞不前。往往等出现了食品安全事件,监管部门才迫不及待地去堵漏。许多食品安全检验标准没有进行安全“升级”,一项食品标准几十年一成不变,即便是变了,也是越变越低,为问题食品大开绿灯。

  因此,既然称“国产奶粉标准高于国外”,就应该给公众一个相信的理由。政府监管部门应借鉴发达国家的食品监管模式,通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公众参与监督、大学研究机构等民间力量参与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等,经常性地对乳业等食品安全标准进行调整、升级,使我国现行的食品卫生标准,逐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同时,通过立法规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确定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和义务,让法律和监管,成为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