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嘉宾: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包头师范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院长 李凤斌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青海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何 峰
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全国两会日益成为中国人关切家国命运、激荡民主热情的大平台,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大舞台”。从中外媒体到街头巷议,两会不断升温。作为见证者、亲历者,参加会议的代表委员们有着深切体会。
日益开放的“政治窗口”
李凤斌:作为过去5年两会的亲历者,我认为这一“政治窗口”越来越开放,充分反映了中国政治的民主进程,因此受到国内外关注。
我至今仍清晰记得,2008年3月,朱雪芹、康厚明、胡小燕3位农民工承载着1.5 亿农民工的期望,从车间、工地走进人民大会堂。这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第一次迎来农民工代表。两年后,顺应时代发展进步要求,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首次提出我国城乡居民选举“同票同权”。今年参加两会的一线工人、农民代表比例明显上升。这是中国式民主又一次重大进步。
何峰:两会年年开,今年特别“火”。在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年的两会要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中国路怎么走?中国梦怎么实现?国内外对本次两会都充满了期待。与此同时,近年来两会的代表性、开放性、包容性持续增强。今年参会的基层人大代表比重较上届有大幅上升,使更多来自基层的诉求得到重视,增加了会议的“分量”。
日益重要的“中国答卷”
李凤斌:两会举世瞩目,还因为我们交出了一份漂亮的“中国答卷”。中国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态势,在世界努力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扮演了“引擎”的角色。作为观察中国内政外交的窗口和预判经济走势的风向标,两会成为世界持续关注的焦点并不难理解。
何峰:今年的两会既是对过去一段时间中国改革发展的总结,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的“誓师大会”。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都很复杂,社会各界、国际舆论都在观察我国下一步的政策方向。在这种形势下,两会作为中国政治经济的风向标自然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日益响亮的“民声回应”
李凤斌:老百姓越来越关心两会,是因为他们的民生期待能得到响亮的回应。上学、看病、就业、房价、物价、食品安全、收入分配、环境保护……两会上,民生关切无处不在。
何峰:翻看这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会发现涉及民生的内容篇幅越来越重。社会保障、环境污染、反腐倡廉等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两会上都会有反映、回应,也切切实实地推进了这些领域的立法和进步。
李凤斌:在会上,民生问题是焦点;开完会,民生政策落地有声。2008年,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两会提出要通过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来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此后,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开始加大。这样的例子有不少。正是这种务实求真、以民为本的施政态度,让两会“更贴心、有看头”,能在百姓的期盼中“热”起来。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