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冯小刚在个人微博再发惊人之语,“称自己是草根是自嘲;称自己是屌丝那是自贱。分属两个不同群体:一个是弱势群体,一个是脑残群体。一些人恍然大悟糊涂上了流行的当;一些人执迷不悟坚持认为屌丝这词不寒碜跟镀了金似的”。顿时,冯小刚炮轰“屌丝”成为热门事件,引发争论不休的网络骂战。(2月28日《长江日报》)
从知名导演炮轰“屌丝”的前因来看,素有“大嘴”之称的冯小刚,这次忍不住发出“毒舌之评”,似乎有别以往,颇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本意在先。按着他向外国朋友解释,“屌丝”就是“对境遇不堪者的蔑称”,闻之懵然的老外连呼“文化差异”,且称在自己国度,媒体绝不敢用这么恶心的词形容弱势群体。
网来网走的流行新词,突然跃入传统媒体的固有领地,常会引来讶异目光或不解之议。不过,比起“给力”、“吐槽”等词的悄然接受和勃兴,“屌丝”就显得难招待见、命运多舛了:至少如冯导等的知名大腕一方已“高明”判断,这是“蔑称”,这是不讲“语言卫生”;倘若有网友坚持己见,认为通过网络传播,该词已经蕴含新的语法含义,或说此乃“小人物”的代名词,那就成了冯导眼中的“自贱一族”与“脑残群体”。
由于事先铺垫了外国朋友的“友邦惊诧”,“冯小刚”们在炮轰“屌丝”的网络骂战中,似乎就沾上了一些“苦口婆心”、“忠言逆耳”的高尚气息。然而,“出发点是好的”的争议,却也没有天然理由可以高人一等地斥责异见——“屌丝”的理解允许不同,但出口成“脏”地以“自贱”、“脑残”谓人,那就同样是一种污染视听的“脏弹疗法”,其负面作用,可能比媒体等公众场合频现“屌丝”更为不堪。
冯小刚选择“屌丝”大发尖刻之语,当然是觉得自己早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完全站于了一种能够“俯视”前者的精英高端地位。循着这种高度感和优越感,即使仅仅出于见解之争,挖苦、寒碜或炮轰一番“执迷不悟”的“滥用屌丝”者,要说也是安全稳妥得很。可我就要质疑了:既然“屌丝”含义的认识,的确尚难完全一统,公然把“不合孤意”者归入“脑残群体”,是不是也可称作有种“屌丝心态”的意味了呢?
且不说同样有学者认为,“屌丝的流行,其实是境况的自嘲而非对他者的蔑称”,但就冯小刚等的知名人物乐意关注“语言卫生”来说,倒也绝非坏事。毕竟,在许多方面,“名人”的参与,更能产生“围观”的力量。只是觉得,以“屌丝”争议之名,呈“大嘴”语技之高,图“戏弄”弱势之爽,则实在不是一种和谐厚道的“上课”方式与作派。如此“热事”与“骂战”,看似聚焦公共话题,实岂不显“炫私之意”。
炮轰“屌丝”的“脏弹疗法”,虽然“惊人”,却难“服众”。不过,根据冯导的定义与标准,对我这样的“屌丝”之语,他是有充分理由不屑一顾的,因为,这纯属“自贱”嘛。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