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苏中某地级市政府一门卫坦言:“我们就是普通群众能否进入政府大门的‘过滤器’。那些在我们眼中可以为领导增光添彩的‘上等人’能顺利进门,而那些可能给领导添堵、添乱的平头百姓绝不能想进就进。”
新闻解读:
政府机关门卫吐槽:放进给领导添堵的人会丢饭碗
各级地方政府本应直面群众处理公共事务,但人民政府的大门不让人民自由进出,倒底在害怕什么?
是因为个别单位、个别人对“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识不到位,由此影响了政府为民服务的整体形象。“对此,应进一步强化机关工作作风,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强化公职人员素质。发现工作人员态度蛮横的,要严加惩处。”
一门之隔凸显基层政府信心不足。为什么要在人民和政府之间架起这道‘大门’?说到底是不自信,是工作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敢直面群众,怕群众当面揭短;是面对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时,不能迅速拿出化解措施,缺乏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而无奈的“门将”,成了替罪羔羊。
人民政府的大门向人民敞开,这是民主和文明的体现。政府机关应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情系人民,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特别是在人民群众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勇敢地通过“改门风”来实现转作风,为群众排忧解难。只有如此,人民政府才能不辱“人民”二字!(雷向东)
政府机关为何“门难进”?
面对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些地方政府居然置若罔闻,依然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现象,有的地方政府的门卫竟然直接声称,可为领导增光添彩的“上等人”能顺利进门,可能给领导添堵的百姓绝不能想进就进。甚至有门卫因为让访户进了政府机关而险丢饭碗。政府机关为何“门难进”?
其一,公仆意识抛到九霄云外。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早已被一些官员抛到九霄云外,甚至已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看成了人民的“老爷”。在这些官员的眼中,老百姓来找他们,只会给他们添麻烦,给他们心中添堵。岂不知当官的心中不添堵了,老百姓心中就要添堵。这种官员只关心自己的职位升迁、待遇高低和权力的大小,眼睛盯着“天花板”,时刻察看上级的脸色。对于不能决定他们命运的老百姓,则是不屑一顾的。至于老百姓心中添堵则与他们无关。
其二,处理棘手问题的应对能力严重缺失。俗话说,一世不见官,是个老福人。老百姓不是遇到严重的困难,不是切身利益受到严重损害,一般来说,是不会无事生非的跨进政府大门的。因此,一旦老百姓到政府反映问题,则往往是一些比较难处理的棘手问题。对于那些习惯于当“清闲官”、“享乐官”的人来说,大多缺少处理棘手问题的应对能力。于是,一些官员就选择了千方百计躲避老百姓的办法,为老百姓进政府大门设置重重障碍。正如苏中某地级市政府一门卫坦言:“我们就是普通群众能否进入政府大门的‘过滤器’”,老百姓被“过滤”到政府大门之外,就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了。
其三,一些官员缺少敢于纠错的勇气。老百姓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个人利益受损,时常因公平缺失所致,而造成公平缺失的原因又往往与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人员,以权压人、以势压人或偏袒自身利益有关。然而,一些地方政府面临这些问题时,出于生怕“露丑”,而想方设法“护短”。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老百姓“过滤”到政府大门之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由此看来,实现作风转变,就一定要“改门风”,让人民政府的大门向人民敞开!而“改门风”的关键,则是政府官员要切实树立公仆意识,提高应对棘手问题能力,把屁股坐到人民利益这一边,敢于“露丑”,敢于“揭短”,公平施政,真正做到一心为民,执政为民。(深圳晚报)
微言大义:
留溪君彦:机关政府大楼豪华气派庭院深深,老百姓想进很难,门口门卫是过滤器,他认为你给领导制造麻烦的,一律拒你于门外,干群关系疏远,脸难看门难进,何时这个过滤器取消了,干群间就畅通无阻了。
江西日报:基层政府机关保卫森严,百般阻挠百姓进入,俨然成了官府衙门。看似门卫可恶,狐假虎威,专门对付百姓;实是“主人”摆架子、耍官威、势利眼,觉得群众麻烦、爱闹事、不识大体。请问,你的权力谁给的?你究竟是“公仆”还是“官老爷”?作风改到哪里去了?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