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抽查”威慑效应重在公开

2013年01月25日 09:10   来源:千龙网   梁江涛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1月21日至22日在京举行。全会分析了当前反腐倡廉形势,研究部署了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会要求,今年要认真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并开展抽查核实工作。(1月24日京华时报)

  收入房产一年一报隐瞒不报或被免职,早在两年前就有规定,但是,对于涉嫌腐败的领导干部常常是出了问题后才检查,这样的末端检查为时已晚,往往腐败案件已成定局。中纪委此次提出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开展抽查核实,体现实质防腐反腐性的举措,是制度化的一次重大推进。对于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严肃查办贪腐案件,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无疑是再次发出强劲信号,实施效果值得期待。

  放大“抽查”威慑效应重在公开。为了确保抽查核实的效率和监督的意义,应将抽查样本定位于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事件与官员身上,有的放矢地开展重点抽查核实。比如连日来,各地官员抛售房产的新闻见诸媒体,某种意义上,这既是“举报信”,也是抽查核实官员个人申报事项,尤其是收入房产事项的“指示牌”。

  抽查应确保深度,对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抽查核实必须见底。郑州“房妹”事件的关键人物翟振锋终于在“一查到底”的批示中锒铛入狱,这是严肃查办贪腐案件,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的生动例证,公众乐见这样的“一查到底”,就是要查它个水落石出。此前,广州番禹的“房叔”蔡彬被相关部门核实到“拥有21套房产,却只申报了两套”。贪官与房产的腐败案件无不昭示一个寻常道理:有一查到底的零容忍和执行力,腐败分子的保护伞再大,再密不透风,终要见阳光。

  在抽查中发现官员的腐败线索,要依赖于多部门联动。对涉及官员房产的贪腐线索,纪监部门应闻风而动,及时介入查清房源和收入来源。重点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已与住建部联网,楼市销量、资金流向、房屋空置率等相关因素,都纳入住建部的实时监控范围内,为房地产调控提供最基础的数据支持,也为查处腐败线索共享提供了条件。纪委应善用“房联网”,启动调查官员抛售房产的细节,并从中发现贪腐的蛛丝马迹,跟踪查处。建议各级纪委尽快建立自己的“官房网”,动态登记官员的房产情况,发现异常和举报,立即抽查核实。

  最关键的是及时将抽查核实结果公开,积极主动敞开社会监督大门。要看到,腐败分子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却能明目张胆疯狂敛财,拥有多套房产,主要是内部监督的触角还伸不长,动态信息来源不畅。如果抽查不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核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从谈起。而核实的结果不公开,细节不公开,将失去社会监督的甄别,难免出现误差。核实结果到底是真实还是虚假,如果有误差,误差有多大,不妨“晒太阳”。各级纪委应畅通举报平台,让公众对抽查核实结果拥有充分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做到这些,最根本的还有赖于反腐制度的创新。只有突破“地方保护”与官官相护的纠葛与羁绊,“抽查”的威慑效应才能真正得到放大,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也将很快形成。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