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消保委公布的一则调查结果引起舆论高度关注,10家酒店鱼翅产品的随机抽查显示,DNA中竟无一含有鲨鱼成分,也就是说这些价格不菲的所谓“鱼翅”全是假货。此外,鱼翅市场存在的重金属超标、人造合成、价格欺诈等乱象。
随着鱼翅从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变成“过街老鼠”,许多高档酒店的鱼翅消费冷清了好多,消费者不得不考虑摆到面前的食品安全问题。然而,真的鱼翅、安全的鱼翅就可以随便吃吗?对鱼翅“住嘴”仅仅是一个食品安全问题吗?
有资料显示,在短短30多年内,全世界鱼翅贸易的总量从不到4000吨,激增至1.4万吨,其中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鱼翅消费,占据全球鱼翅贸易和消费的95%以上。人类是否需要吃鱼翅?作为中国传统饮食中的顶级海产,不少餐饮企业往往声称鱼翅是营养价值高,具有保健、补气及抗癌等功能。实际情况是,鱼翅并无特殊营养价值。
吃鱼翅不仅无益相反有害健康。曾任浙江省食品学会理事长的渤海大学副校长、食品安全专家励建荣对记者表示,鱼翅不具备高营养价值,甚至不如鸡蛋、豆类等全营养食物,抗癌说更是毫无根据。浙江省公正检验中心对若干水产市场的干鱼翅进行质量检测结果显示,三分之一的干鱼翅镉超标,部分鱼翅还存在甲基汞超标。
普通百姓显然并不是鱼翅这种价格高昂的菜肴的主要消费对象。在中国各地,有豪华大包厢、设有最低消费的中高档餐馆才是鱼翅的集中消费地。全国人大代表、企业家丁立国就在2012年“两会”期间联名3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要求制定禁止公务和官方宴请消费鱼翅规定的建议》,并在7月得到了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回复,明确表示将在3年内发文规定公务接待不得食用鱼翅。中共中央通过的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自岁末年初在各地实施以来,对鱼翅等奢侈品的吃喝风气明显起到了抑制作用。
当鱼翅成为奢华公务接待上的一盘菜,当其成为身份、尊贵的象征,当其成为某些不良商家的暴利源头,不但害了消费者,也害了鲨鱼,害了环境,也害了社会风气。对鱼翅“住嘴”不仅是保护餐桌,也是保护环境,保护道德与良知。
正如励建荣所说,自己始终“反对吃鱼翅,不管它是真的还是假的”。毕竟,没有消费就没有杀戮,也没有造假,不吃鱼翅于公于私、于所有人生活的这个大自然都是好事,可持续发展、改造畸型的消费观和社会风气,应该成为我们这个鱼翅消费大国每一个国民需要思考的问题。(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