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十七大以来的新亮点

2010年08月01日 07:15   来源:光明日报   

  编者按

  在理论学习中,应该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刻内涵?十七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有哪些新进展?光明网近日邀请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建宁,作客“光明网

  网上论坛”,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

郭建宁在光明网进行访谈。祁鹏宇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光明网: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郭建宁:很高兴来到光明网,和网友们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十七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和定位说起。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大概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加以把握。

  第一点就是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握他们的发展进程和内在关联。

  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创造和理论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要侧重于实践,但是也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侧重于理论,但是也有实践。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这个道路的理论概括,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改革开放30年,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归根结底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二点就是必须从整体上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把握它的基本内容和相互贯通。这是一个总的历史脉络,历史框架,它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在这个整体中,在这个系统中来把握它的内在关联和相互贯通。

  第三点就是要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把握它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特征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着力于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效益,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发展的各个方面。

  第四点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十七大提出要宣传和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要按照十七大,特别是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的要求,着力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特别是提高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当前要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要更加注重公平正义,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更加重视利益协调,建立一个能够协调各方面群众利益,照顾各方面群众关切的机制和平台。要更加着力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都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从而不断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第五点就是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体系,要永远保持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三个重要问题

  光明网:请您谈谈十七大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哪些新的研究和新发展?

  郭建宁: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也是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大的前沿问题,十七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新的见解,可以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和新的境界。十七大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体现在很多方面,我认为最主要的特征或是重要的问题,大概是三个:

  第一,深入研究与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此理论界从许多方面进行了探讨。比如说研究它的形成、起点、内容、结构、方法、特征、发展过程和重大意义,应该说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是还是有不少提升的空间。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于这个体系的核心问题。我认为这个体系的核心应当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宗旨,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所以,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大成果,两个飞跃,形成了两个思想体系,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果要用非常简练、简洁的文字来概括这两个体系的话,我觉得毛泽东思想这个体系的核心和精髓,就是我们大家熟知的实事求是。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的核心和精髓我觉得就应该是以人为本。我们现在讲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利益协调、改善民生都是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延伸拓展出来的。

  第二,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是热点问题。

  第三,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是十七大以来的一个新的亮点。

  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还提出要宣传和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以这几年大众化的研究也成为中国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或者说是一个新的亮点。

  提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就必然会想到一个人,这就是著名的哲学家艾思奇。今年正好是他百年诞辰,理论界开了许多的理论研讨会,推动了大众化的研究。为什么提到大众化,就会想到艾思奇呢?这是因为艾思奇的代表作,就是那本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大众哲学》。可以说《大众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的第一个成功的范例。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一首歌、一本书,在进步青年、知识分子中影响最大,一首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就是我们现在的国歌,一本书就是《大众哲学》。许多老一辈的革命家,他们后来回忆,就是看了《大众哲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投奔解放区,到延安投身革命。所以蒋介石在谈到《大众哲学》的时候,曾经有一声叹息,说一本《大众哲学》冲垮了三民主义的防线,可见《大众哲学》的影响是何等的巨大。

  同时,在北大校庆的时候一些老先生、老教授也有回忆,就是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之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学校要南迁,经长沙到昆明,就是西南联大。为了南迁比较轻装、比较方便、比较顺利,学校就要求学生们把多余的书、行李等等上交,由学校统一托运到昆明。后来学校的老师发现,在同学们上交的书籍当中,几乎每人都有一本《大众哲学》,可见《大众哲学》的影响是非常之大。

  马克思主义依然要保持与时俱进

  光明网:为什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依然要保持与时俱进?

  郭建宁:这个问题也特别有意义,因为马克思主义产生已经一百多年,在21世纪的今天,怎么使它与时俱进,保持一种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这不仅是理论工作者关注的,也是广大人民大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我觉得在当代中国,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永远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保持它的影响力,以下五个方面是特别重要的。

  第一点就是要突出时代特征。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变革与调整,向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积极地回应。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开放的思想体系,始终和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联系在一起,它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把握时代的特征,体现时代的要求,回答时代的课题。

  第二点就是要深刻把握国情。我觉得这一点也特别重要,因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就是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以及中国的国情联系在一起的。那么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要了解中国的国情,特别是要把握我们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和阶段性特征。

  第三点就是要紧密结合实践。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讲,实践是基础,实践是主题,实践是主线,实践是主渠道,离开了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无从谈起。那么今天我们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要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中国的实际,今天最大的实际就是要推进改革开放,就是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第四点就是要强化问题意识。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种书斋哲学,它的本质是实践的、革命的、批判的。要充分认识世界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产生的重大影响,充分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影响,充分认识防止全球变暖、低碳经济对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从而更好地应对新形势、把握新变化、作出新判断、提出新思想,为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支持。

  第五点就是要注重理论创新。发展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新的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www.gmw.cn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