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富且贵应该是世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在笔者的家乡湘南,死去长辈后有这样一种习俗:死者的灵柩落墓入土前,晚辈齐刷刷跪于墓台之下,地仙主持入土仪式会问每个人一句:“脳脳,要富还是要贵?”只要不紧张,后辈们会依长幼秩序响亮回答:“富也要贵也要!”然后,地仙会抛给这个人一把米,如果有人一不小心只是回答:“要富!”或“要贵!”旁边的人会急得要死,地仙通常会再问一句:“到底要富还是要贵?”再傻的人这时也会回答:“富也要贵也要!”由这种流传久远的民俗可见,即使普通国人心中也是希望富贵双全的。
有哲人说过这样的话:三年可造一富翁,三十年可造一绅士,三代才能造一贵族。事实正是如此,富并不等于贵,富裕的人也并不一定就高贵。华人富商李嘉诚就这样认为:富则物也,贵在精神。在李嘉诚看来,富而不贵问题在富后,没有醒悟到自己作为一个公民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没有用自己所获得的财富去回报社会。因此,只可说富而不能称贵,富贵不能连结在一起。古往今来,人们似乎见惯了太多这样富人:他们赚钱和守财可能相当的厉害,但却未必有品位、未必能真正驾驭好财富,做到富且贵。
富且贵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一个人在获取一定的财富之后富有慈善情怀。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美国微软公司创办人比尔路盖茨“散尽家财”,将580亿美元的个人资产悉数捐予慈善基金会。在比尔路盖茨看来,获得社会认同是一件比获得财富更重要的事情。2008年,胡润的调查团队称,在中国顶尖消费群体中,资产达100亿元以上的有两百人左右;资产在10亿元以上的有2000人左右;资产在1亿元以上的有5万人左右;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80万人左右,中国富豪可观数量由此可见一斑。与奢侈相对应的中国富豪,在慈善事业上却显得疲软而缺位。有统计显示,中国慈善机构获得的捐赠总额只相当于年度GDP的0.05%,而美国则达到2.17%。国中富豪可能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财富与整个社会的关系,不曾想自己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
富且贵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一个人在获取一定财富之后拥有高贵的精神生活。说句不恭敬的话,时下国中富豪“富得只剩下钱了”的人恐怕不在少数。君不见,一些人在暴富之后,精神空虚,附庸风雅,装腔作势,满嘴粗话,最热衷的主要就是简单刺激的另类“娱乐”;一些人在暴富之后,以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趾高气扬,惟我独尊,嚣张霸道,荒淫无耻。富了却不知回报社会,不知怎么去做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事情,而是想方设法去向世人眩富,甚至干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这种人越富越让人担忧,当然无贵可言。
富且贵是为社会福音。国中富豪不妨记住2008年中国慈善排行榜上的“中国首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董事长陈光标的话:“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资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家中;但如果你有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抱有这样一种正确的健康的对待财富的心态,自然会赢得社会的尊重,做到真正“富”“贵”双全。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