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吉林省长春市纪委监委发布通报称,长春市宽城区欣园街道五星村原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杜一宝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搞“政绩工程”,先后使用4600余万元集体资金成立三家村办企业,目前,两家企业严重亏损,一家企业倒闭,给村集体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杜一宝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开除党籍,已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6月24日澎湃新闻)
通报中没有杜一宝搞“政绩工程”的细节,但先后成立三家村办企业,居然两家亏损一家倒闭,足可见此人空有“谋事”之野心、却无成事之才能,眼高手低、好大喜功。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为什么杜一宝会在办企业这个坑里连摔三次跟头?盲目自大、贪功牟利、太想出政绩是主要原因。
政绩与“政绩工程”,两字之差,本质却截然不同。政绩是为党和人民工作而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效;“政绩工程”则是在工作中掺进了个人的虚荣心和功利心,想以此作为提拔升迁的“垫脚石”“敲门砖”。一些党员干部为了个人政绩“添光增彩”而不顾地区发展实际、违背群众意愿,利用手中权力大搞劳民伤财、浮华无效的工程,甚至有些党员干部为了早出政绩、快出显绩,不惜欠债也要打造所谓的“特色项目”。例如,贵州独山县委原书记潘志立盲目举债近2亿元打造“天下第一水司楼”“世界最高琉璃陶建筑”等政绩工程;福建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陈家东在担任漳州市委书记期间,未经调研论证便花费2.11亿元打造6座仿古驿站,最终长期荒废闲置。追根溯源,这都是政绩观出现了偏差,权力观发生了扭曲,存在“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错误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