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通过监控点评观众外貌 ,公共设备岂能沦为私人“玩具”?

2025-06-20 07:21 来源:红网

近日,江苏大剧院一名员工在个人社交平台发文,借巡演之便通过长沙梅溪湖大剧院监控系统观察观众外貌,以“辣妹”“富贵花”等标签评价观众,并放出巡演舞台监控画面,引发网友义愤。事件发酵后,江苏大剧院宣布辞退涉事员工,将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管理。(6月19日 极目新闻)

监控系统的初衷是维护公共安全,绝非满足个人私欲的工具。舞台监控的职责在于保障演出的安全与流程,该员工将监控中的舞台画面发布到个人社交账号,公然将公共安防监控系统扭曲为个人窥探的工具。这种行为已涉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在公共场所图像采集未明示目的并出于非公共安全目的,应当受到追责。同时,涉事员工对观众外貌进行评价并发布此类言论,是彻底逾越职业底线、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身为工作人员,不为剧院内公共安全负责,却将安防保障系统沦为社交平台作秀的“资本”,是极不负责的工作表现。

此外,这也绝非简单的个人失德行为。本应严肃的监控画面却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素材”,反映该公共机构在监控管理上的制度性漏洞。剧院的初步回应,将问题简单归因为“个人行为”与“教育缺失”,实则是模糊重点、推卸根本责任,仅强调“加强员工教育”,并不能解决问题。也不免让人产生疑问:为何员工能随意调取剧院监控?监控权限开放人员是否进行了风险评估?

这次是内部员工自发在社交平台披露,如果图像画面被内部人员用作他用,后果难以想象。此前已有在酒店、民宿、电梯等公共空间中,监控画面被不法分子作为牟利工具、“窥私利器”,将个人肖像、声音等用作商业交易等,这严重威胁公众安全。在今年4月1日实施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中,明确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管理单位对视频图像信息负责,剧院对此监控信息的流出,责无旁贷。

从业机构也应该意识到监控管理的重要性,将监控管理纳入企业机构日常管理的范畴。公共机构必须承担起管理主体职责,涉事机构当务之急是自上而下进行监控系统管理的彻底清查与整改。必须严格实施权限管理与审批,确保访问记录可追溯、可审计;建立常态化的内部检查与外部评估机制;深入检查并堵住权限管理、技术监管、日常监督中的漏洞,而非仅以惩罚个别员工作为“切割”责任的终点。

在大剧院这样一个艺术气息浓厚的公共场所,是观众审美鉴雅的文化空间,观众以开放的心灵拥抱艺术,同时相信自己的审美体验与人格尊严将受到保护。舞台监控的设立本应为观众这份体验做保障,确保艺术呈现不受干扰。但镜头转向观众席,工作人员用审视的眼光进行评判,观众从审美主体成为被审视的客体,剧院为观众提供文化服务的目的何在?文化从业者和机构应对文化空间有敬畏之心,让艺术空间真正让人观赏艺术。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员工通过监控点评观众外貌 ,公共设备岂能沦为私人“玩具”?

2025年06月20日 07:21   来源:红网   杨婷

近日,江苏大剧院一名员工在个人社交平台发文,借巡演之便通过长沙梅溪湖大剧院监控系统观察观众外貌,以“辣妹”“富贵花”等标签评价观众,并放出巡演舞台监控画面,引发网友义愤。事件发酵后,江苏大剧院宣布辞退涉事员工,将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管理。(6月19日 极目新闻)

监控系统的初衷是维护公共安全,绝非满足个人私欲的工具。舞台监控的职责在于保障演出的安全与流程,该员工将监控中的舞台画面发布到个人社交账号,公然将公共安防监控系统扭曲为个人窥探的工具。这种行为已涉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在公共场所图像采集未明示目的并出于非公共安全目的,应当受到追责。同时,涉事员工对观众外貌进行评价并发布此类言论,是彻底逾越职业底线、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身为工作人员,不为剧院内公共安全负责,却将安防保障系统沦为社交平台作秀的“资本”,是极不负责的工作表现。

此外,这也绝非简单的个人失德行为。本应严肃的监控画面却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素材”,反映该公共机构在监控管理上的制度性漏洞。剧院的初步回应,将问题简单归因为“个人行为”与“教育缺失”,实则是模糊重点、推卸根本责任,仅强调“加强员工教育”,并不能解决问题。也不免让人产生疑问:为何员工能随意调取剧院监控?监控权限开放人员是否进行了风险评估?

这次是内部员工自发在社交平台披露,如果图像画面被内部人员用作他用,后果难以想象。此前已有在酒店、民宿、电梯等公共空间中,监控画面被不法分子作为牟利工具、“窥私利器”,将个人肖像、声音等用作商业交易等,这严重威胁公众安全。在今年4月1日实施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中,明确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管理单位对视频图像信息负责,剧院对此监控信息的流出,责无旁贷。

从业机构也应该意识到监控管理的重要性,将监控管理纳入企业机构日常管理的范畴。公共机构必须承担起管理主体职责,涉事机构当务之急是自上而下进行监控系统管理的彻底清查与整改。必须严格实施权限管理与审批,确保访问记录可追溯、可审计;建立常态化的内部检查与外部评估机制;深入检查并堵住权限管理、技术监管、日常监督中的漏洞,而非仅以惩罚个别员工作为“切割”责任的终点。

在大剧院这样一个艺术气息浓厚的公共场所,是观众审美鉴雅的文化空间,观众以开放的心灵拥抱艺术,同时相信自己的审美体验与人格尊严将受到保护。舞台监控的设立本应为观众这份体验做保障,确保艺术呈现不受干扰。但镜头转向观众席,工作人员用审视的眼光进行评判,观众从审美主体成为被审视的客体,剧院为观众提供文化服务的目的何在?文化从业者和机构应对文化空间有敬畏之心,让艺术空间真正让人观赏艺术。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