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行业需强身健体

2025-01-27 06:4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健身需求大量增加,带动健身行业快速发展。然而,在预付式消费模式下,资金安全风险和服务质量问题日益凸显。

  健身行业的预付式消费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消费者,也为健身机构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但这种模式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一些健身机构在收取预付资金后,由于经营不善、盲目扩张或过度竞争等原因,导致资金链断裂,甚至跑路,给消费者带来重大损失。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影响了健身行业的整体形象和信誉。

  日前,上海市多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监管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首次设立体育健身行业预收资金“三限”标准,即限额、限期、限次,为健身行业套上了一枚“安全阀”。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健身行业的一次全面“体检”,更是引导行业转变发展模式的重要信号。

  通过设立预收资金“三限”标准,可以有效控制健身机构的预收资金规模,降低经营风险,避免盲目扩张和过度竞争。限额标准可以防止健身机构一次性收取过多预付资金,减少资金挪用和滥用的风险;限期标准可以确保预付资金在一定时间内得到合理使用,避免长期占用消费者资金;限次标准可以限制消费者过度购买预付卡,减少因冲动消费带来的损失。可以说,“三限”标准将推动健身机构从单纯的“销售导向”回归到“服务优先”的轨道上来。

  从行业自身看,政策实施可能会给经营者带来一些挑战。“三限”标准使得预收资金大幅减少,导致那些依赖大额预收资金进行扩张的健身机构面临资金紧张的局面。但从长远看,“三限”的目的不是限制健身机构发展,而是通过风险控制,促使经营者合理设定预收资金规模,加强经营风险控制,避免盲目扩张。

  作为满足市民强身健体需求的重要领域,健身行业必须要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通过行业自身的强身健体,规范经营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才能真正满足市场需求,担负社会责任。面对挑战,健身机构也只有顺势而为,积极应对,加快转型,才能在“三限”标准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策的出台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落实和执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健身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实施办法》得到有效执行。同时,也应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参与治理的良好氛围,推动健身行业健康发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治国)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健身行业需强身健体

2025年01月27日 06:4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健身需求大量增加,带动健身行业快速发展。然而,在预付式消费模式下,资金安全风险和服务质量问题日益凸显。

  健身行业的预付式消费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消费者,也为健身机构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但这种模式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一些健身机构在收取预付资金后,由于经营不善、盲目扩张或过度竞争等原因,导致资金链断裂,甚至跑路,给消费者带来重大损失。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影响了健身行业的整体形象和信誉。

  日前,上海市多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监管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首次设立体育健身行业预收资金“三限”标准,即限额、限期、限次,为健身行业套上了一枚“安全阀”。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健身行业的一次全面“体检”,更是引导行业转变发展模式的重要信号。

  通过设立预收资金“三限”标准,可以有效控制健身机构的预收资金规模,降低经营风险,避免盲目扩张和过度竞争。限额标准可以防止健身机构一次性收取过多预付资金,减少资金挪用和滥用的风险;限期标准可以确保预付资金在一定时间内得到合理使用,避免长期占用消费者资金;限次标准可以限制消费者过度购买预付卡,减少因冲动消费带来的损失。可以说,“三限”标准将推动健身机构从单纯的“销售导向”回归到“服务优先”的轨道上来。

  从行业自身看,政策实施可能会给经营者带来一些挑战。“三限”标准使得预收资金大幅减少,导致那些依赖大额预收资金进行扩张的健身机构面临资金紧张的局面。但从长远看,“三限”的目的不是限制健身机构发展,而是通过风险控制,促使经营者合理设定预收资金规模,加强经营风险控制,避免盲目扩张。

  作为满足市民强身健体需求的重要领域,健身行业必须要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通过行业自身的强身健体,规范经营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才能真正满足市场需求,担负社会责任。面对挑战,健身机构也只有顺势而为,积极应对,加快转型,才能在“三限”标准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策的出台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落实和执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健身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实施办法》得到有效执行。同时,也应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参与治理的良好氛围,推动健身行业健康发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治国)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