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阵地之一,资源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产业基础好,具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经开区应着眼长远,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推动产业转型与变革的内生动力。一方面,经开区应充分发挥体制和政策优势,整合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形成覆盖从技术研究、应用验证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支持体系。通过加快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突破,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另一方面,经开区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产业化前景和需求的创新企业梯队。还需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健全产权纽带和利益分享机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产业是生产力的主要载体,科技成果只有产业化才能成为新质生产力。经开区应充分厘清战略定位,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发展方向,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体系。要注重“新树发新枝”,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积极布局。要引导“老树发新芽”,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应坚持辩证思维,用数字技术、绿色环保技术等为传统产业赋能,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经开区应立足开放优势,主动融入国际创新网络,推动园区内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引入外资和先进技术,探索多元化合作模式。应吸引技术密集型、创新驱动型外资企业入驻,鼓励跨国企业设立智能制造基地和离岸创新中心,引进培育高端技术转移、风险投资等领域专业服务机构,形成开放创新和产业发展互促互进。支持外资科技企业与国内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开展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前沿技术攻关,在深层次合作中提升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
健康完善的市场生态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与良性运行的重要基础。经开区应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基础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形成稳定可预期的市场环境,提升企业信心和投资意愿。同时,积极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探索自由贸易政策的联动实施,为园区企业提供更便利的跨境投融资、贸易和人员流动服务,从而充分享受“双循环”格局下开放政策红利。应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围绕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痛点,提供精准化、定制化服务,从细节上提升市场运行效率,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于潇宇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