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评论员: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4-12-19 06:5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了明年“三农”工作,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科学指南。

  今年以来,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自然灾害多发的情况,广大农民和“三农”工作者攻坚克难,积极进取,推动农业农村形势持续向好。重要农产品实现稳产增产,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台阶。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农村改革、乡村发展、乡村建设成果丰硕。农村民生事业欣欣向荣,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三农”持续向好为经济社会大局增添了底气、赢得了主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

  “三农”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既有新趋势新特点,也有新情况新问题。具体来看,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要持续提升;面对极端气象灾害频发,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和农民工就业新形势,农民增收渠道要进一步拓宽。展望明年,“三农”工作的目标要求更高,使命责任更重,必须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切实增强深化改革、推进振兴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三农”的底线任务上做到“持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都是“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要持续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但依然要居安思危。要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生产流通加工储备消费贸易齐发力。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设立了5年过渡期。明年是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要做好帮扶工作和政策有效衔接。落实防止返贫监测机制,针对性做好产业和就业帮扶,健全帮扶资产长效管理机制,让脱贫人口不掉队、赶上来。

  在“三农”的重点工作上做到“着力”。改革、发展、建设等都是“三农”重点工作。要着力提升乡村发展水平,在产业效益和竞争力上谋突破,兴业、强县、富民一体推进。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走好乡村善治之路,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着力落实农村改革重点任务,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积极性创造性。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推动形成促振兴的合力。

  让我们真抓实干、奋力耕耘,推动农业基础更稳固、农村地区更繁荣、农民生活更红火,不断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向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经济日报评论员)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经济日报评论员: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4年12月19日 06:5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了明年“三农”工作,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科学指南。

  今年以来,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自然灾害多发的情况,广大农民和“三农”工作者攻坚克难,积极进取,推动农业农村形势持续向好。重要农产品实现稳产增产,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台阶。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农村改革、乡村发展、乡村建设成果丰硕。农村民生事业欣欣向荣,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三农”持续向好为经济社会大局增添了底气、赢得了主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

  “三农”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既有新趋势新特点,也有新情况新问题。具体来看,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要持续提升;面对极端气象灾害频发,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和农民工就业新形势,农民增收渠道要进一步拓宽。展望明年,“三农”工作的目标要求更高,使命责任更重,必须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切实增强深化改革、推进振兴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三农”的底线任务上做到“持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都是“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要持续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但依然要居安思危。要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生产流通加工储备消费贸易齐发力。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设立了5年过渡期。明年是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要做好帮扶工作和政策有效衔接。落实防止返贫监测机制,针对性做好产业和就业帮扶,健全帮扶资产长效管理机制,让脱贫人口不掉队、赶上来。

  在“三农”的重点工作上做到“着力”。改革、发展、建设等都是“三农”重点工作。要着力提升乡村发展水平,在产业效益和竞争力上谋突破,兴业、强县、富民一体推进。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走好乡村善治之路,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着力落实农村改革重点任务,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积极性创造性。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推动形成促振兴的合力。

  让我们真抓实干、奋力耕耘,推动农业基础更稳固、农村地区更繁荣、农民生活更红火,不断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向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经济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