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有网友发文称四川成都石室成飞中学设置“学霸就餐区”,有不少学生在此用餐,餐食十分丰富,与普通学生的差异很大。涉事学校随后回应称,这是每次月考对优秀同学的奖励,奖励对象是单科第一、班级第一和进步第一的学生。
12月17日,该校又发布情况说明,称此事反映出学校“对学生的激励方式思虑不周全”“现已整改取消”云云。与此前校方回应不同的是,通报中说这是对12月优秀学生的就餐奖励,没有说每次月考都会这样。
不管是运行已久,还是12月才开始做,从通报看,学校表示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并表示“深感歉疚”,如此表态也是家长和社会公众乐见的。
不过,此事了犹未了。舆论的热议也表明,大家真正焦虑的,其实并不仅仅是一顿丰盛的免费餐食,而是学校无所不在、无所不用其极的“激励”方式。
在全校师生聚集的食堂这样一个公共场合中,以一种张扬的方式,宣示“学霸”拥有就餐“特权”,这与其说这是一种“激励”,不如说是一种变相的施压。如此“创新”地将表彰具象化为一餐美食、一个专座,未免太功利,对于孩子们来说,其刺激作用也远远大于激励。毕竟,“第一”只有一个,更多的同学终究是无缘上桌,这又如何拉动一大批学生进步?
其实,在应考的门槛前,如今的中学生恰恰并不缺乏压力。学校中,诸如奖状、根据成绩换座位、叫家长等压力机制,早已充塞了学生的大多数时间和空间,如果连就餐这个原本还算平等的场域也一体袭占,简直让人透不过气来。
为了学生的前途,为了他们考出一个好成绩,学校多设置一些“激励点”这个想法本身不难理解,但没必要全方位、无死角、大肆招摇地制造焦虑。退一步讲,不妨问问那些端坐在“学霸就餐区”里的孩子们,吃得开心吗?
教育本身是实现机会公平的路径,最忌讳区别对待、差异化看人,而是应该有教无类,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孩子。遗憾的是,在当下很多学校,仍抱着“唯成绩论”的观点,把一个个鲜活的孩子视为一个个冷冰冰的分数,分层分拨、区别对待。
若长此以往,不仅会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也会灼伤下一代人的激情和创造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不仅要取消食堂里有形的“学霸就餐区”,还要清除一些学校乃至教育工作者头脑中隐形的“区别对待”思想。再也不要打着“为你好”旗号,去做那些伤害学生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