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应外合”让医院停车不再难

2024-12-19 06:44 来源:人民网

  “排队停车时间比看病时间都长!”当下在不少城市,“医院内部车难停,医院周边车难行”成为较普遍现象。市民心急火燎来就医,却被困在往往很短的“最后100米”,堵车更堵心。医院停车难加剧看病难的难题亟待破解。

  客观讲,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城市交通压力日渐增大,停车“顽疾”司空见惯。加上很多大医院设立在市中心,院区寸土寸金,地上车位有限,又由于历史原因缺少地下车位,导致停车资源日益供不应求。主观讲,无视近年来就医人数持续增加,仍有一些到周边办事、上班的市民,会将车停在医院内,非就诊车辆挤占停车位进一步加剧了停车难。

  停车难最直观的结果是,医院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场面混乱,会影响交通秩序,给过往车辆及患者就诊带来不便。更严重的是,占道车辆可能会堵塞救护车辆的“生命通道”,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救急扶伤,本应分秒必争。针对医院停车难,近年来各地已进行了多样化探索,例如集中治理医院周边交通、千方百计扩充停车位、推行差异化收费,防止非就诊车辆挤占医院停车位等。

  要进一步破解医院尤其是优质大医院停车难问题,尚需树立系统思维、疏治结合。

  疏,重在从源头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和资源分配的优化。例如大力推行分级诊疗。优质医疗资源不再集中于少数大医院,基层医院不缺设备、技术、人才,小病患者自然会向基层回流。再如,已有不少大城市的重点医院都在非中心城区开辟了新院区,或是整体搬迁,也有助于缓解拥堵状况。治,从供给端来看,既要通过兴建立体车库等方法增加停车位供给,也要通过技术手段提升车位周转效率,比如推行APP预约停车,将供需精准对接,并实行阶梯收费,鼓励短时停车。从需求端来看,有关部门要重视为轻症患者提供更多就医选择,例如开通公交“就医直通车”,让地铁站出入口直连医院急诊、门诊楼等。

  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医院停车难题,还需“里应外合”。内部挖潜,医院要秉持“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通过规范标识指引、提供智能化服务,包括倡议职工腾退停车位等手段,让现有停车资源发挥最大功效。外部配合,有关部门应协同发力,优化医院周边的道路设计和交通资源的分配,实现合理分流;引导医院与周边单位实现停车资源共享;对“黄牛”索要高价带路停车等乱象予以打击。作为就医者,也要合理规划出行,遵守停车秩序,礼让重症患者,为“医”路畅通贡献一己之力。

  破解停车难,是城市治理传递民生温度的“必答题”。让医院停车不再难,事关你我,人人有责!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里应外合”让医院停车不再难

2024年12月19日 06:44   来源:人民网   寒酥

  “排队停车时间比看病时间都长!”当下在不少城市,“医院内部车难停,医院周边车难行”成为较普遍现象。市民心急火燎来就医,却被困在往往很短的“最后100米”,堵车更堵心。医院停车难加剧看病难的难题亟待破解。

  客观讲,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城市交通压力日渐增大,停车“顽疾”司空见惯。加上很多大医院设立在市中心,院区寸土寸金,地上车位有限,又由于历史原因缺少地下车位,导致停车资源日益供不应求。主观讲,无视近年来就医人数持续增加,仍有一些到周边办事、上班的市民,会将车停在医院内,非就诊车辆挤占停车位进一步加剧了停车难。

  停车难最直观的结果是,医院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场面混乱,会影响交通秩序,给过往车辆及患者就诊带来不便。更严重的是,占道车辆可能会堵塞救护车辆的“生命通道”,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救急扶伤,本应分秒必争。针对医院停车难,近年来各地已进行了多样化探索,例如集中治理医院周边交通、千方百计扩充停车位、推行差异化收费,防止非就诊车辆挤占医院停车位等。

  要进一步破解医院尤其是优质大医院停车难问题,尚需树立系统思维、疏治结合。

  疏,重在从源头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和资源分配的优化。例如大力推行分级诊疗。优质医疗资源不再集中于少数大医院,基层医院不缺设备、技术、人才,小病患者自然会向基层回流。再如,已有不少大城市的重点医院都在非中心城区开辟了新院区,或是整体搬迁,也有助于缓解拥堵状况。治,从供给端来看,既要通过兴建立体车库等方法增加停车位供给,也要通过技术手段提升车位周转效率,比如推行APP预约停车,将供需精准对接,并实行阶梯收费,鼓励短时停车。从需求端来看,有关部门要重视为轻症患者提供更多就医选择,例如开通公交“就医直通车”,让地铁站出入口直连医院急诊、门诊楼等。

  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医院停车难题,还需“里应外合”。内部挖潜,医院要秉持“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通过规范标识指引、提供智能化服务,包括倡议职工腾退停车位等手段,让现有停车资源发挥最大功效。外部配合,有关部门应协同发力,优化医院周边的道路设计和交通资源的分配,实现合理分流;引导医院与周边单位实现停车资源共享;对“黄牛”索要高价带路停车等乱象予以打击。作为就医者,也要合理规划出行,遵守停车秩序,礼让重症患者,为“医”路畅通贡献一己之力。

  破解停车难,是城市治理传递民生温度的“必答题”。让医院停车不再难,事关你我,人人有责!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