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数字化和技术智能化的浪潮下,语言服务产业已成为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交流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支撑。语言服务产业的服务效能与国家话语体系构建息息相关。置身于时代机遇与激烈竞争中,语言服务产业应依托高新技术企业,在优化产业布局、夯实服务基础、深化科技赋能、升级服务范式中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深圳作为中国的科技之都、创新之都,拥有众多享有盛誉的高新技术企业。深圳的高新技术企业要抓住机遇,为语言服务产业发展提供更强动力的新引擎。
加强政策指引,以系统布局绘制语言服务产业新蓝图
深圳的语言服务企业虽数量众多,但中小企业占比较大。据统计,深圳拥有语言培训企业约4000家,其中1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占比超过50%;提供语言翻译服务的企业约800家,小微企业占比约60%;语言技术企业数量占全省一半,但规模上亿的企业并不多。随着人工智能与语言服务产业深度融合,相关的隐私安全、数据安全、责任归属、伦理风险引发广泛关切与担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语言服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此背景下,深圳市相关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明确语言服务产业的发展目标与战略路径,统筹优化产业核心要素布局与关键资源配置,制定具有前瞻性与针对性的行业政策法规,同时全面评估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和伦理问题,建立相应的监管和治理体系,推动语言服务产业朝着更加均衡、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同时,政府可加大对相关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语言技术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相关技术研发和创新;提供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创新成果提供法律保障。
夯实服务基础,建设大规模多语种细领域的语料库
语言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随着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数据也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中可供计算机处理的数据中,80%为语言数据。深圳的高新技术企业应把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金砖国家扩员的机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挖掘多语种语料资源,构建高质量、大规模、安全可信的文本和语音语料库,提高机器翻译的质量。相关企业可积极寻求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收集和整理多种语言的语料;同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语料进行标注和分析,提高语料的质量和可用性。针对市场需求较大的细分领域,如信息科技、法律、知识产权、金融、外贸、教育文化、生物医药等,可根据不同领域的特点和需求,开发专门的语言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加强与行业客户的合作,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优质、个性化的语言服务。
这方面,深圳的业内领军企业起到了表率作用。如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面向“一带一路”特定人群的小语种智慧语音助手关键技术研发,获深圳市技术攻关专项资金支持,其技术和研发创新能力获得业界认可。
深化创新驱动,以人工智能赋能语言服务新变革
人工智能日益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擎,成为带动各行各业变革升级的战略性关键技术。在其催化下,机器翻译、语音转写、语音识别、交互式智能问答、情绪识别等新兴语言服务不断涌现。随着高新技术在语言服务产业的渗透与应用,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语言产业形成资源互补,大大提高了语言服务产业的效率和品质。
深圳的语言服务技术基础底蕴雄厚、发展势头强劲,华为、腾讯等一批高科技企业汇聚于此。“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位居全球创新能力排行榜第二,智能语言及翻译技术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技术优势和资金保障的双重加持下,深圳的高新技术企业与语言服务提供商应充分发挥优势,借力大语言模型、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等相关技术,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创新工具与平台,积极推动语言服务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升级。如科大讯飞携手深铁集团,联合研发推出了国内轨道交通领域首款多语种智能客服终端,集实时可视化翻译、双面透明屏显示和智能咨询于一体,为国内外乘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升级服务模式,培养高端特色语言服务人才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和金砖国家扩员的实现,促进了各国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也激发了多领域、多维度和多元化的语言服务需求。语言服务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面对复杂多元的语言需求格局,身处语言服务产业链上的高校和培训机构等主体,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度挖掘自身潜力,持续创新教育模式,动态调整与优化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参考深圳大学的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区域与国别法研究中心、深圳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跨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中心等有益实践,积极增设多元化的语言服务专业,围绕重点语种和重点行业探索建立“专业+语言”的培养模式,打造特色语言服务人才梯队,充分响应语言服务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注重语言服务与区块链、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等前沿科技的交互融合。
同时,也要鼓励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携手高校与科研机构,共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为语言服务人才提供参与人工智能实战项目的宝贵机会,实现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不断锤炼与提升专业技能。
(作者系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