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导演的“无语”看“三分钟说电影”

2024-11-13 07:25 来源:南方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从导演的“无语”看“三分钟说电影”

2024年11月13日 07:25   来源:南方日报   默达

  近日,话题“张艺谋无语了”冲上热搜榜,一众自媒体账号纷纷转发,将矛头指向近来大火的“三分钟说电影”类短视频,评论区也是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表示认同,也有人吐槽当下的电影质量和票价。

  事实上,张艺谋的这段话是被精心剪辑的,这个话题也是一个“炒冷饭”的热搜。张艺谋的原话出现在10月中旬的一次专访中,说的是关于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考。事情过去近一个月了,此时突然有人抓住一个掐头去尾的片段大加炒作,把“锅”甩给“三分钟说电影”短视频及其观众,并借知名导演之口呼吁走进电影院,很难不令人多想。

  张艺谋究竟是对谁“无语了”?细看专访内容,记者提出的问题是——当下有一部好的电影很难,是整个市场环境影响创作,还是观众的眼光高了?张艺谋回答:“后一种是最关键的。”张艺谋还解释称:“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的眼光非常广阔,你的不好他们立即就可以看到。”换言之,当下的部分电影,并没有达到观众的期待。

  按照张艺谋的说法,“电影生产是由两部分完成的,一部分是电影拍出来,一部分是在电影院上映、人们走进电影院。电影如果在互联网平台播,它不叫电影。”定义纠纷暂且搁置,我们不禁要问,有些电影为什么只能在网络平台播,只能变成短视频的素材?矛盾的关键不在于短视频如何“拖累”了电影,恰恰是电影本身质量不高,在院线上映没人看、不回本,才给了一些低成本的、涉嫌侵权的剪辑可乘之机。正是因为观众眼光高了,不愿意为一些烂片、劣质故事买单,才会选择先在互联网观看短视频来“避雷”。

  与其断章取义一位导演的话,还不如多花心思在内容生产上,确保自己的作品无法被三分钟说完,让观众在影院中的每一分钟都有价值。看到电影这项艺术被快餐化,看到许多观众不再走进电影院,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张艺谋确实会感到“无语”,但结合整个采访的主题来看,这份心情或许既包含对电影行业受到冲击的无奈,也有对自己和同行作品的反思。

  电影这项艺术还很年轻,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行业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最直接的例子是2020年春节,《囧妈》被搬上了互联网平台“请全国人民免费看”,打破了院线放映的“行规”,也引起了关于版权保护、宣发渠道等诸多争议。近期院线上映的经典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被证实是在中国内地“首映”,即之前网络上流传的全片和片段也是“盗版”,这吸引许多观众“补票”。影院和网络的关系并非完全对立,而应该共同为观众着想。

  让观众愿意走进电影院,不是靠号召就能实现,许多优秀导演已经给出了答案——用心用情拍好作品、讲好故事。从《长津湖》系列的还原历史,到《流浪地球》系列的中国想象力;从《我不是药神》的社会反思,到《长安三万里》的寓教于乐……好的故事是有生命力的,经得起市场和观众的检验。正如张艺谋所说,我们需要“真正在人们脑中、心中留下来的作品”。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