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我国首个国产移动操作系统——华为原生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发布,这是继苹果iOS和安卓系统后,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也意味着国产操作系统真正实现自主可控。
“原生鸿蒙”为何备受关注?首先,这一操作系统真正实现了从底层芯片到上层系统的全部自研,每一行代码、每一个技术节点,都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
其次,操作系统关乎应用开发生态。这是一项“打地基”的工作,最终目标是赋能千行百业,惠及国内应用开发者,共同谋求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大的话语权。
最后,也是最直接现实的问题,即操作系统“有没有人用”“好不好用”,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超过1.5万个鸿蒙原生应用和元服务上架,注册开发者达675万人,对比5月份华为开发者大会公布的数据翻了10倍;支持鸿蒙系统的设备数量超过10亿,使其成为中国市场第二大操作系统,用户的认可很有说服力。
国际形势波诡云谲,核心技术、信息安全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从“棱镜门”到“微软蓝屏”再到染血的黎巴嫩传呼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带来的安全风险为我们敲响警钟;鼓吹“脱钩断链”,筑起“小院高墙”,罗列“断供黑名单”,美国对华科技企业的排挤和打压愈演愈烈。面对外部风险挑战,没有退路,只能取胜。在操作系统这一领域突破“卡脖子”,其意义更为深远。
实现自主可控的道路上,注定要经历太多的艰难困苦,更要面对如潮水般的质疑声。2019年华为宣布打造鸿蒙系统时,就有人对此表示不屑,“市面上已经有成熟的操作系统了,自己做一个岂不是‘赔本的买卖’”,直到今天,仍有诸多声音质疑鸿蒙系统是“换皮”“套模”,认为用了5年才完全实现自主可控,进度太过缓慢。质疑声动摇不了一个真理——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自主创新从来没有嘴上说的那么容易,只有历经无数次的试错,方能看到“从0到1”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