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消费如何规范发展,这是一道必答题

2024-10-10 15: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随着年轻一代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对情感满足和精神享受的需求日益旺盛。中消协近期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提出,2024年,除了追求性价比之外,情绪释放将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有望打造今后一个时期新的消费热点。

  看见情绪价值背后的商业价值

  从“爱因斯坦的脑子”一年卖出7万多份,到“好运喷雾”“禁止蕉绿”成为年轻人学习、办公的“搭子”,再到不少别出心裁的文字型手机壳、T恤衫成为“炸街”必备……近年来,情绪价值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社会接受度越来越高,也具有了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商业价值。【详细

  情绪消费的本质在于心理需求的满足。面对学业、工作等多重压力,年轻人需要找到宣泄情绪、缓解压力的方式。情绪消费便应运而生,其核心是通过购买商品或服务来获得精神上的安慰与愉悦。在这种消费行为中,年轻人不仅仅是在购买商品,更是在寻求一份“心灵按摩”和“情绪解药”。【详细

  “真诚永远是必杀技”

  情绪消费虽好,但如果消费者缺乏鉴别筛选,从“为情绪买单”变成“为冲动买单”,就可能会出现个人隐私泄露、权益受损等一系列潜在的问题。对于年轻群体来说,还要警惕消费陷阱,让理性判断为情绪消费保驾护航。【详细

  而对于商家来说,在看好情绪消费合理性、成长性的同时,也要避免打着“情绪价值”旗号过度营销,一味造势、收割流量可能会适得其反。在一个强调“真诚永远是必杀技”的社会,挖掘情绪价值意味着要洞察消费者心理、把握市场规律,这样才能让商业价值发挥最大效用。【详细

  激发情绪消费新活力

  对此,职能部门一方面要因势利导,发挥情绪消费的积极带动作用,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另一方面,要加强质量监管,引导理性消费,并有针对性加强对消费者人格尊严、情感寄托等精神利益的保护。【详细

  情绪消费的持续走热,呼唤着我们去思考情感需求的本质。只有让情绪消费在理性约束下不断发展,激发出新活力,进而转化为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的新媒介,才能实现情绪消费与更多人之间的“双向奔赴”。【详细

  (以上综合南方日报、红网、广西新闻网)

  V视角:

  @花甲老头:一生中只有花出去的钱,才是属于你的。

  @才不叫小汤园儿呢:情绪价值这种东西很难用金钱来衡量。

  @失明前我想记得的三百一十九件事:情绪价值的商品化,就是我永远逃离不了消费主义的原因。

  @美奈熙:自己给自己提供情绪价值,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方式之一。不过度消费,但也不要亏待自己,要爱自己多一点。

  @霂谷Metty:真的好喜欢消费啊,能给自己提供情绪价值,这就是我辛苦工作的意义。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情绪消费是一场爱自己的“旅程”,“开心”则是其核心驱动力。通过情绪消费,年轻人可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释放,同时也能为商家带来新的商机。不过,情绪消费该如何规范发展,却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毕竟,情绪这玩意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更好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还需要多方深入探讨,集思广益。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情绪消费如何规范发展,这是一道必答题

2024年10月10日 15: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随着年轻一代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对情感满足和精神享受的需求日益旺盛。中消协近期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提出,2024年,除了追求性价比之外,情绪释放将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有望打造今后一个时期新的消费热点。

  看见情绪价值背后的商业价值

  从“爱因斯坦的脑子”一年卖出7万多份,到“好运喷雾”“禁止蕉绿”成为年轻人学习、办公的“搭子”,再到不少别出心裁的文字型手机壳、T恤衫成为“炸街”必备……近年来,情绪价值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社会接受度越来越高,也具有了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商业价值。【详细

  情绪消费的本质在于心理需求的满足。面对学业、工作等多重压力,年轻人需要找到宣泄情绪、缓解压力的方式。情绪消费便应运而生,其核心是通过购买商品或服务来获得精神上的安慰与愉悦。在这种消费行为中,年轻人不仅仅是在购买商品,更是在寻求一份“心灵按摩”和“情绪解药”。【详细

  “真诚永远是必杀技”

  情绪消费虽好,但如果消费者缺乏鉴别筛选,从“为情绪买单”变成“为冲动买单”,就可能会出现个人隐私泄露、权益受损等一系列潜在的问题。对于年轻群体来说,还要警惕消费陷阱,让理性判断为情绪消费保驾护航。【详细

  而对于商家来说,在看好情绪消费合理性、成长性的同时,也要避免打着“情绪价值”旗号过度营销,一味造势、收割流量可能会适得其反。在一个强调“真诚永远是必杀技”的社会,挖掘情绪价值意味着要洞察消费者心理、把握市场规律,这样才能让商业价值发挥最大效用。【详细

  激发情绪消费新活力

  对此,职能部门一方面要因势利导,发挥情绪消费的积极带动作用,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另一方面,要加强质量监管,引导理性消费,并有针对性加强对消费者人格尊严、情感寄托等精神利益的保护。【详细

  情绪消费的持续走热,呼唤着我们去思考情感需求的本质。只有让情绪消费在理性约束下不断发展,激发出新活力,进而转化为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的新媒介,才能实现情绪消费与更多人之间的“双向奔赴”。【详细

  (以上综合南方日报、红网、广西新闻网)

  V视角:

  @花甲老头:一生中只有花出去的钱,才是属于你的。

  @才不叫小汤园儿呢:情绪价值这种东西很难用金钱来衡量。

  @失明前我想记得的三百一十九件事:情绪价值的商品化,就是我永远逃离不了消费主义的原因。

  @美奈熙:自己给自己提供情绪价值,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方式之一。不过度消费,但也不要亏待自己,要爱自己多一点。

  @霂谷Metty:真的好喜欢消费啊,能给自己提供情绪价值,这就是我辛苦工作的意义。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情绪消费是一场爱自己的“旅程”,“开心”则是其核心驱动力。通过情绪消费,年轻人可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释放,同时也能为商家带来新的商机。不过,情绪消费该如何规范发展,却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毕竟,情绪这玩意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更好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还需要多方深入探讨,集思广益。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