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抓不懈刹住“舌尖上的浪费”

2024-09-13 07:20 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开发反食品浪费“随手拍”小程序,甘肃全面推行“文明餐桌红黑榜”制度,浙江金华市探索“共享粮仓”模式……迄今,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协调司、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已经联合发布了三批制止餐饮浪费典型经验做法。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近年来一些地方的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例如,商务宴请、婚宴酒席爱面子、讲排场,外卖平台满减凑单、主食过量,一些餐厅未主动提示甚至诱导点餐,一些机关、学校食堂管理粗放、厨艺不精,大胃王吃播带坏风气而且总是死灰复燃……根据此前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有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为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我国从立标准、建制度,强监管、严执法,广宣传、重引导等方面分门别类制定措施,打出了一套制止餐饮浪费“组合拳”,目前制止餐饮浪费国家标准体系已经基本建立,相关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然而现实中仍然存在的餐饮浪费危害不容低估。究其原因,除了观念认识不足,还有监测评估体系不完善、违法行为处置不到位、宣传引导不深入等,需要进一步引起重视、“对症下药”。

  制止餐饮浪费是一项长期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专门提出,要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要紧抓重点,从“常”“长”入手,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共同抵制“舌尖上的浪费”。一方面,常态化盯住重点环节。针对餐饮外卖、婚宴、自助餐、单位食堂等重点环节,相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和曝光力度,督促责任落实。比如,引导平台进一步优化协议规则,完善凑单满减机制等。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把各地探索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固定下来、推广开来。从现实看来,有的地方虽然也采用了制作海报、发布倡议书等宣传方式,但效果不佳,往往流于形式,一些商家甚至主要是为了应付一时检查。因此有必要不断巩固拓展专项行动成果,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更加有效解决反浪费工作中的种种问题。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虽然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但口粮安全并不意味可以随意浪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也不能说丢就丢。广大消费者要自觉从我做起,从每餐做起,以崇尚节约为荣,向餐饮浪费说“不”!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常抓不懈刹住“舌尖上的浪费”

2024年09月13日 07:20   来源:南方日报   陆 夷

  广东开发反食品浪费“随手拍”小程序,甘肃全面推行“文明餐桌红黑榜”制度,浙江金华市探索“共享粮仓”模式……迄今,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协调司、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已经联合发布了三批制止餐饮浪费典型经验做法。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近年来一些地方的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例如,商务宴请、婚宴酒席爱面子、讲排场,外卖平台满减凑单、主食过量,一些餐厅未主动提示甚至诱导点餐,一些机关、学校食堂管理粗放、厨艺不精,大胃王吃播带坏风气而且总是死灰复燃……根据此前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有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为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我国从立标准、建制度,强监管、严执法,广宣传、重引导等方面分门别类制定措施,打出了一套制止餐饮浪费“组合拳”,目前制止餐饮浪费国家标准体系已经基本建立,相关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然而现实中仍然存在的餐饮浪费危害不容低估。究其原因,除了观念认识不足,还有监测评估体系不完善、违法行为处置不到位、宣传引导不深入等,需要进一步引起重视、“对症下药”。

  制止餐饮浪费是一项长期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专门提出,要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要紧抓重点,从“常”“长”入手,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共同抵制“舌尖上的浪费”。一方面,常态化盯住重点环节。针对餐饮外卖、婚宴、自助餐、单位食堂等重点环节,相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和曝光力度,督促责任落实。比如,引导平台进一步优化协议规则,完善凑单满减机制等。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把各地探索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固定下来、推广开来。从现实看来,有的地方虽然也采用了制作海报、发布倡议书等宣传方式,但效果不佳,往往流于形式,一些商家甚至主要是为了应付一时检查。因此有必要不断巩固拓展专项行动成果,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更加有效解决反浪费工作中的种种问题。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虽然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但口粮安全并不意味可以随意浪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也不能说丢就丢。广大消费者要自觉从我做起,从每餐做起,以崇尚节约为荣,向餐饮浪费说“不”!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