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走低,存量和新增房贷之间的利差扩大,市场上关于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预期再起。
今年以来,央行两次下调5年期以上LPR合计35BP至3.85%,同时取消了全国层面首套、二套房贷利率下限,多个城市新发放的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已降至3.2%左右,个别城市甚至下探到3%以下。这意味着,几年前的存量房贷利率和当前的利率差距至少在20%以上,这加剧了存量房贷者的不平衡心理,不少人选择提前还贷,“降息”成了大家的普遍呼声。
调与不调,众说纷纭。对银行来说,存量房贷的肉已经吃到嘴里,这是优质的“现金奶牛”,而下调将会导致净息差收窄,影响短期盈利能力,因此调整的意愿不高。但站在长远角度来看,抱守存量房贷利率没有出路,有序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纾解民困,势在必行。
为什么说抱守存量房贷利率没有出路?
因为,银行和客户不是冷冰冰的合同关系,而是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促进关系,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上,银行固然给大家提供了信贷支持,但公众信贷需求也支撑了银行繁荣。刚刚发布的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共有18家银行上榜,说明银行的赚钱能力依然很强,腾挪的空间更大一些。如果适当让利于民,老百姓手头就宽裕一点,信心就会稳一点,长期持有房产的信心就会足一点。但如果抱守既得利益,不懂得“放水养鱼”的道理,就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比如,目前住户存贷款已经有所失衡。央行数据显示,前7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0.6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8.94万亿元,是存款增加的绝对主力。可是,同期的住户贷款仅增加1.25万亿元。这说明很多人不买房了,银行不仅吃不到新增房贷,还要倒贴大量利息,这对于自身发展不是好事。况且,一旦产生断供现象,经济风险会直接传递到金融体系,很有可能造成“黑天鹅”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