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的张女士反映,今年1月7日,她和20多个朋友组成了一个临团,通过旅行社在某航空公司预订了2月27日前往泰国清迈的机票(每人2300元),后因担心安全问题,于次日决定取消行程并要求退票,但遭到旅行社拒绝,对方表示每人只能退200多元。(1月14日《潇湘晨报》)
“买票一时爽,退票泪汪汪”,退过机票的人一定都有类似体验。即使退票不成功,张女士损失不过2000多元而已,比起珠海周先生,根本算不了什么。不久前,周先生在某平台上花了14232元购买了一张国际机票,因选错时间而迅速申请退票,最终仅获4992元退款(税款),其中9240元打了水漂。
眼一花、手一抖,近一万元就不见了,换作谁都会心疼,尽管航空公司拿出诸多理由来替自己理直气壮没收乘客“试错成本”辩解,但不能浇消费者心中之块垒,在消费者投诉平台上,此类投诉屡见不鲜,相关新闻也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榜。鉴于此,国内数家航空公司从去年初开始调整机票退改规则,包括扩大客票免费退改范围、放宽因病退改规则等。这充分说明,沿袭已久的退票规则并非铁板一块,只要航空公司愿意,还是可以适当变通的。
具体到张女士的个案,因为有旅行社夹在其中,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针对事件,该航空公司昨天下午在官微上回应称,针对团队旅客的客票变更和退票要求,公司已在官网提示“请联系原出票渠道办理”。那么,每人只退200多元,是该旅行社严格执行该航空公司规定作出的,还是夹带了“私货”,塞进了旅行社的条款,从航空公司回应中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