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活力创新轴与沿江发展带整合发展

2024-09-02 07:22 来源:广州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朱晓倩)

重视活力创新轴与沿江发展带整合发展

2024年09月02日 07:22   来源:广州日报   胡光霁

  落实“十二个之进”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广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优化城市发展战略空间格局,推动城市老中轴、新中轴、活力创新轴融合互动,实现老城区“历史文化核”、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南沙“未来发展核”联动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整合活力创新轴与沿江发展带,形成广州城市“十”字形城市中轴线的建议。

  活力创新轴现状

  广州南部和东部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大力推动城市向南部和东部扩展,联动南部和东部发展,是广州今后空间发展的主要战略。目前,广州已初步形成了一条南北走向,连接中新广州知识城与南沙科学城的活力创新轴雏形,轴线上的黄埔区、番禺区、南沙区是广州科技创新的主阵地。

  广州活力创新轴仍须补足之处:一是活力创新轴与新、老中轴线在空间上连接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空间上的断裂性可能会造成活力创新轴拉动城市整体性发展的效力减弱,甚至可能出现虹吸效应。二是活力创新轴的要素互动与协作需进一步强化。要重视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其他方面的互动,以及科技创新对社会活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影响。三是目前活力创新轴线连贯的开敞式城市大道较少,未能充分激发各类经济要素和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实现各类要素高效交互

  广州历史悠久,是一个经济要素多元的综合性城市,其创新要素和其他各类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是分散多点的。所以,广州活力创新轴不应局限于一条直线形,可以由两条分轴线组合构成。同时,广州活力创新轴应有一个核心枢纽,将其作为整个活力创新轴的主引擎,可将广州活力创新轴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各类科创要素有效沟通连接起来。

  构建“十”字形城市中轴线。《广州珠江沿岸地区高质量发展带工信产业导则》提出以珠江为空间纽带,以数字经济为产业链条,串联沿江发展片区,加速一江两岸高端生产要素流动。一江两岸是广州的中心城区,主要包括天河、越秀、荔湾、海珠等区,广州的商贸、金融、公共服务、科教、文化等要素资源集聚于沿珠江两岸。因此,建议把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带与活力创新轴加以整合,形成“十”字形城市中轴线。其南北向分轴汇聚各类科创要素,其东西向分轴集聚商贸、金融、文化等要素,两者共同推动整个广州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定位东部中心(东江城和海丝城)为广州城市中轴线核心枢纽。目前,广州将东部中心作为高质量发展主阵地、城市能级跃升的主引擎,是广州承担全球城市功能、参与全球竞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展现国际大都市时代活力与独特魅力的核心区域。东部中心发展成为广州活力创新轴核心枢纽有以下优势:

  一是东部中心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交通便捷,拥有超百万人口,空间上与科学城、知识城相连,发展潜力无限。目前,东部中心已被确定为广州的现代活力核、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广州“二次创业”重点区域。

  二是东部中心作为广州都市圈与深圳都市圈的交汇点,是广州与东莞、深圳、香港空间距离最近的区域,也是广州对接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最近的区域。因此,将东部中心定位为广州活力创新轴的核心枢纽能将活力创新轴与大湾区科创走廊实现有效对接,并进一步推动广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各类创新要素高效交互。

  建设连接中新广州知识城与南沙科学城的生活型城市大道,加快活力创新轴形成。国际经验表明,一条贯通便捷的城市道路对于活力创新轴的发展至关重要。比如,连接旧金山市区和硅谷的101号公路对于旧金山—硅谷活力创新轴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已有多条高速公路贯通黄埔区、番禺区、南沙区,但高速公路封闭运营,难以带动道路两侧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集聚。

  各类科创空间载体,从小型孵化器,到规模稍大的科技园,再到更为宏大的科技城和高新区,虽然规模不断扩大,但都是点状空间,难以满足当前科创产业对研发机构、科技企业、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布局的要求。开放式城市道路以带状的方式将多个创新节点连接起来,能够弥补点状空间形态存在的缺陷,为创新要素提供一个流动和互动平台。此外,随着研发机构和创新企业密度加大,道路两侧商业、居住和文化教育也随之发展,有可能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轴线,从而带动城市整体发展。因此,为进一步加强黄埔、番禺、南沙之间的要素流动、人才流动,建议把已建成的城市道路九龙大道、广汕公路(广州区域内已改造成为城市道路)、丰乐路、番禺大道、南沙大道等连接起来,打通间隔,使之成为一条南北向直通的城市道路。

  (作者系中山大学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晓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