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近日,央视新闻曝光了一批租借执照开店,用假地址、假照片成为热销高分店铺的“幽灵外卖”店铺。其中,在两家外卖平台上,使用“京门楼”的地址和证照开设的外卖店铺竟有40多家。
点外卖不能成为“双盲试验”
你点过多少“幽灵外卖”?对于广大外卖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灵魂拷问,因为点外卖多数时候就是一个“双盲试验”,消费者与经营者互不知情。除非曾亲临实体店,否则,消费者仅从外卖平台获得的店铺证照、图片、销量、评分等信息下单,“踩坑率”还是蛮高的。【详细】
应当看到,由于压缩了房租和人力成本,部分“外卖店”餐品的定价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然而价廉不代表物美,餐品预制、环境卫生、食品安全、证照资质等缺陷困扰着行业发展,个别无良店铺也败坏了整体形象。【详细】
“幽灵外卖”源于平台审核失灵
试问,“幽灵外卖”如何通过了平台审核?既没有动态监测商家照片跟现实是否一致,也不对各家商铺上传的开店资质查重,平台审核岂不是形同虚设?一家家来历不明的店铺,甚至能高居平台“放心榜”前列,根本原因在于平台审核失灵。【详细】
其实,2018年开始实施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对网络餐饮行业进行了规范,明确了“线上线下一致”的原则、平台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义务、食品安全监测的部门等。实施6年多,成效几何?从效果倒推,愿景与现实之间还有不小距离。【详细】
齐抓共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从加工到餐桌,产业链条长、环节多,业态种类丰富,相关经营主体和从业人员众多,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一刻都不能放松。多年来,各方为了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下了很多功夫,今天,我们不能让这些成果在某些环节被打开缺口。【详细】
取缔“幽灵外卖店”并不难,难的是实现外卖行业的整体升级。一方面需要市场监管部门打破信息壁垒、加强线上线下监督。另一方面也要鼓励行业上下游自查自纠、相互监督,完善消费者举报机制,多管齐下才能让“幽灵外卖”无所遁形。【详细】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北京晚报)
V视角:
@义:管不了别人,自己应该好好做饭。
@永源:平台抽成大,外卖商家没有利润,怎么赚钱?
@磊磊:我送过外卖,以后就不点外卖吃了。
@后山人:实在要点外卖的话,只点自己去过的店,或者有堂食的店。
@望穿秋水:要对个案“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有图未必有真相,这话在外卖行业同样成立。“幽灵外卖”都不敢以真面目示人,食品安全能有保障吗?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平台管不住“幽灵外卖”,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罚款也好、封店也罢,相关部门不妨以此事件为切入点,捋清“幽灵外卖”黑色链条上的每一环节,逐一解决问题。如此,才能让消费者放心点外卖。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