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外卖”为何屡禁不绝?

2024-08-27 15: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央视新闻曝光了一批租借执照开店,用假地址、假照片成为热销高分店铺的“幽灵外卖”店铺。其中,在两家外卖平台上,使用“京门楼”的地址和证照开设的外卖店铺竟有40多家。

  点外卖不能成为“双盲试验”

  你点过多少“幽灵外卖”?对于广大外卖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灵魂拷问,因为点外卖多数时候就是一个“双盲试验”,消费者与经营者互不知情。除非曾亲临实体店,否则,消费者仅从外卖平台获得的店铺证照、图片、销量、评分等信息下单,“踩坑率”还是蛮高的。【详细

  应当看到,由于压缩了房租和人力成本,部分“外卖店”餐品的定价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然而价廉不代表物美,餐品预制、环境卫生、食品安全、证照资质等缺陷困扰着行业发展,个别无良店铺也败坏了整体形象。【详细

  “幽灵外卖”源于平台审核失灵

  试问,“幽灵外卖”如何通过了平台审核?既没有动态监测商家照片跟现实是否一致,也不对各家商铺上传的开店资质查重,平台审核岂不是形同虚设?一家家来历不明的店铺,甚至能高居平台“放心榜”前列,根本原因在于平台审核失灵。【详细

  其实,2018年开始实施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对网络餐饮行业进行了规范,明确了“线上线下一致”的原则、平台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义务、食品安全监测的部门等。实施6年多,成效几何?从效果倒推,愿景与现实之间还有不小距离。【详细

  齐抓共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从加工到餐桌,产业链条长、环节多,业态种类丰富,相关经营主体和从业人员众多,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一刻都不能放松。多年来,各方为了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下了很多功夫,今天,我们不能让这些成果在某些环节被打开缺口。【详细

  取缔“幽灵外卖店”并不难,难的是实现外卖行业的整体升级。一方面需要市场监管部门打破信息壁垒、加强线上线下监督。另一方面也要鼓励行业上下游自查自纠、相互监督,完善消费者举报机制,多管齐下才能让“幽灵外卖”无所遁形。【详细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北京晚报)

  V视角:

  @义:管不了别人,自己应该好好做饭。

  @永源:平台抽成大,外卖商家没有利润,怎么赚钱?

  @磊磊:我送过外卖,以后就不点外卖吃了。

  @后山人:实在要点外卖的话,只点自己去过的店,或者有堂食的店。

  @望穿秋水:要对个案“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有图未必有真相,这话在外卖行业同样成立。“幽灵外卖”都不敢以真面目示人,食品安全能有保障吗?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平台管不住“幽灵外卖”,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罚款也好、封店也罢,相关部门不妨以此事件为切入点,捋清“幽灵外卖”黑色链条上的每一环节,逐一解决问题。如此,才能让消费者放心点外卖。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幽灵外卖”为何屡禁不绝?

2024年08月27日 15: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央视新闻曝光了一批租借执照开店,用假地址、假照片成为热销高分店铺的“幽灵外卖”店铺。其中,在两家外卖平台上,使用“京门楼”的地址和证照开设的外卖店铺竟有40多家。

  点外卖不能成为“双盲试验”

  你点过多少“幽灵外卖”?对于广大外卖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灵魂拷问,因为点外卖多数时候就是一个“双盲试验”,消费者与经营者互不知情。除非曾亲临实体店,否则,消费者仅从外卖平台获得的店铺证照、图片、销量、评分等信息下单,“踩坑率”还是蛮高的。【详细

  应当看到,由于压缩了房租和人力成本,部分“外卖店”餐品的定价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然而价廉不代表物美,餐品预制、环境卫生、食品安全、证照资质等缺陷困扰着行业发展,个别无良店铺也败坏了整体形象。【详细

  “幽灵外卖”源于平台审核失灵

  试问,“幽灵外卖”如何通过了平台审核?既没有动态监测商家照片跟现实是否一致,也不对各家商铺上传的开店资质查重,平台审核岂不是形同虚设?一家家来历不明的店铺,甚至能高居平台“放心榜”前列,根本原因在于平台审核失灵。【详细

  其实,2018年开始实施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对网络餐饮行业进行了规范,明确了“线上线下一致”的原则、平台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义务、食品安全监测的部门等。实施6年多,成效几何?从效果倒推,愿景与现实之间还有不小距离。【详细

  齐抓共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从加工到餐桌,产业链条长、环节多,业态种类丰富,相关经营主体和从业人员众多,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一刻都不能放松。多年来,各方为了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下了很多功夫,今天,我们不能让这些成果在某些环节被打开缺口。【详细

  取缔“幽灵外卖店”并不难,难的是实现外卖行业的整体升级。一方面需要市场监管部门打破信息壁垒、加强线上线下监督。另一方面也要鼓励行业上下游自查自纠、相互监督,完善消费者举报机制,多管齐下才能让“幽灵外卖”无所遁形。【详细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北京晚报)

  V视角:

  @义:管不了别人,自己应该好好做饭。

  @永源:平台抽成大,外卖商家没有利润,怎么赚钱?

  @磊磊:我送过外卖,以后就不点外卖吃了。

  @后山人:实在要点外卖的话,只点自己去过的店,或者有堂食的店。

  @望穿秋水:要对个案“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有图未必有真相,这话在外卖行业同样成立。“幽灵外卖”都不敢以真面目示人,食品安全能有保障吗?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平台管不住“幽灵外卖”,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罚款也好、封店也罢,相关部门不妨以此事件为切入点,捋清“幽灵外卖”黑色链条上的每一环节,逐一解决问题。如此,才能让消费者放心点外卖。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