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语言环境和人们的社交方式,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部分网络语言正逐渐延展到日常生活中,呈现线上线下交互影响的状态。有些鲜活生动的网络语言,既符合年轻一代的表达习惯,也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体系,展现出积极的一面,目前有些词语已被《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但与此同时,“绿茶”“超雄”“恋爱脑”“捞女”“普信男”“PUA”等网络词语被滥用的现象,也值得我们警惕。
网络时代的情绪狂欢,是一些标签式的网络用语广泛传播的温床。很多人还来不及细细琢磨,就被裹挟到了一个充满“互联网黑话”的语境之中。然而,有一些词语在传播中脱离了原始语境,发生了性状突变,它们被不加考证地滥用或泛娱乐化地用来指涉更多事物,甚至成为网络暴力的一部分。
一些网络词语的再生产,是部分网民激情叙事的产物。它们忽视了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偏离了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却具有较强的诱惑性,让人误以为熟悉和使用这些网络词语,能显得高级或年轻。比如,近两年关于“超雄综合征”的讨论增多,前不久一位博主在云南偶然拍到了一位奶奶,便在视频中随意给她贴上了“昆明超雄老奶”的标签,导致该老人被网暴。可事实上,那位奶奶性格非常随和,而且“超雄”是一个仅与男性有关的医学名词,滥用这个网络流行的标签并不合适。
词语不是权利,却是权利的支点。我们要警惕部分网络词语被滥用,还因为有些词在客观上成了使用者不对等压制他人的工具。一些看似精准生动的网络词语,以一种难以察觉的姿态驯化了很多人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