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所谓的“正能量谣言”

2024-07-12 08:0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谣言是个坏东西,这是基本常识。但现在有一些人,在造谣或传谣被识破后,试图用“虽然事实不准确,但初衷是传递正能量”为自己开脱。按他们的诡辩逻辑,只要给谣言贴上“正能量”的标签,造谣传谣的危害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若要盘点近两年遭遇“正能量谣言”较多的人,北京大学数学系研究院韦东奕必定榜上有名。自2021年意外走红并被网民称为“韦神”至今,网上隔三岔五就会冒出一些谣言。比如,谣传韦东奕一晚上帮6个博士团队解决困扰4个月的难题;比如,谣传哈佛为了韦东奕不惜打破百年校规……

  最新一则谣言是,一些自媒体说韦东奕为洞庭湖水灾捐了1600万元。随着韦东奕的堂姐、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岳阳市红十字会和华容县慈善总会等相关各方先后辟谣,真相已然大白。但即便如此,依然有人觉得这是“正能量谣言”。

  谣言就是谣言,何来“正能量”?编造子虚乌有的信息,试图将韦东奕包装成“北大扫地僧”,是所谓的“正能量”?借助全国关注的水灾炮制虚假文章,强行给韦东奕贴上“大义”的标签,是所谓的“正能量”?不排除有些网民是真心喜爱他、支持他,但这种“捧杀式造谣”只会给他添堵。

  有学者指出,信息传播的专业基石是“真”,价值基石是“善”,哪个都不能缺。需要警惕的则是“美”,因为在审美化的信息内容中,往往隐藏或掺杂着各种类型的东西。不难发现,在各种所谓“正能量谣言”中,都夹杂着一些美好的愿景,但是,即便愿景再美好,也无法改变它是谣言的本质。

  谣言没有“正能量”和“负能量”之分。任由谣言滋生、蔓延,对虚假信息污染不加限制,只会造成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恶果。一事当前,先问真假,再论是非。只有建立在信息真实基础上的讨论才有价值,才可能推动社会进步;动辄拿“抛开事实不谈”当前置条件,即使初衷再好也不值得鼓励。

  需要警惕的是,在一些所谓的“正能量谣言”背后,还有“造谣变现”的影子。有些博主拿热门人物、热门话题炮制谣言,并非为了宣扬“正能量”,说到底还是为了流量。在人工智能技术日益精进的当下,有的MCN一天能生成7000多条假新闻,并赚取上万元收益,造谣俨然成了一门生意。有鉴于此,大家更要识破所谓“正能量谣言”的“迷彩服”。

  刺破所谓“正能量谣言”的气泡,也需要平台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在算法技术不断迭代的语境下,平台在信息选择与呈现方面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但是,好技术要用对地方。如果平台总让一些所谓的“正能量谣言”登上热搜,甚至助力造谣者传谣者从中获利,平台的舆论生态就会乌烟瘴气。

  世上没有所谓的“正能量谣言”。旗帜鲜明地打击各类谣言,铲除造谣传谣的土壤,才是真正的正能量。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世上没有所谓的“正能量谣言”

2024年07月12日 08:0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郑明鸿

  谣言是个坏东西,这是基本常识。但现在有一些人,在造谣或传谣被识破后,试图用“虽然事实不准确,但初衷是传递正能量”为自己开脱。按他们的诡辩逻辑,只要给谣言贴上“正能量”的标签,造谣传谣的危害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若要盘点近两年遭遇“正能量谣言”较多的人,北京大学数学系研究院韦东奕必定榜上有名。自2021年意外走红并被网民称为“韦神”至今,网上隔三岔五就会冒出一些谣言。比如,谣传韦东奕一晚上帮6个博士团队解决困扰4个月的难题;比如,谣传哈佛为了韦东奕不惜打破百年校规……

  最新一则谣言是,一些自媒体说韦东奕为洞庭湖水灾捐了1600万元。随着韦东奕的堂姐、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岳阳市红十字会和华容县慈善总会等相关各方先后辟谣,真相已然大白。但即便如此,依然有人觉得这是“正能量谣言”。

  谣言就是谣言,何来“正能量”?编造子虚乌有的信息,试图将韦东奕包装成“北大扫地僧”,是所谓的“正能量”?借助全国关注的水灾炮制虚假文章,强行给韦东奕贴上“大义”的标签,是所谓的“正能量”?不排除有些网民是真心喜爱他、支持他,但这种“捧杀式造谣”只会给他添堵。

  有学者指出,信息传播的专业基石是“真”,价值基石是“善”,哪个都不能缺。需要警惕的则是“美”,因为在审美化的信息内容中,往往隐藏或掺杂着各种类型的东西。不难发现,在各种所谓“正能量谣言”中,都夹杂着一些美好的愿景,但是,即便愿景再美好,也无法改变它是谣言的本质。

  谣言没有“正能量”和“负能量”之分。任由谣言滋生、蔓延,对虚假信息污染不加限制,只会造成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恶果。一事当前,先问真假,再论是非。只有建立在信息真实基础上的讨论才有价值,才可能推动社会进步;动辄拿“抛开事实不谈”当前置条件,即使初衷再好也不值得鼓励。

  需要警惕的是,在一些所谓的“正能量谣言”背后,还有“造谣变现”的影子。有些博主拿热门人物、热门话题炮制谣言,并非为了宣扬“正能量”,说到底还是为了流量。在人工智能技术日益精进的当下,有的MCN一天能生成7000多条假新闻,并赚取上万元收益,造谣俨然成了一门生意。有鉴于此,大家更要识破所谓“正能量谣言”的“迷彩服”。

  刺破所谓“正能量谣言”的气泡,也需要平台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在算法技术不断迭代的语境下,平台在信息选择与呈现方面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但是,好技术要用对地方。如果平台总让一些所谓的“正能量谣言”登上热搜,甚至助力造谣者传谣者从中获利,平台的舆论生态就会乌烟瘴气。

  世上没有所谓的“正能量谣言”。旗帜鲜明地打击各类谣言,铲除造谣传谣的土壤,才是真正的正能量。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