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打通“前后一公里”,实现农村“快递到家”

2024-07-11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从整体来看,网络布局规划系统性不强、物流末端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仍然制约着农村地区的快递物流产业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推动农村物流体系往村覆盖、向户延伸,加快解决农村快递“前后一公里”的难题,尤为关键。

  近年来,“买买买”逐渐成为农村居民的“生活日常”。与此同时,不断下沉的快递服务,不仅让农村“快递到家”成为可能,也壮大了农村电商队伍,大大释放了农村地区的发展潜力。

  然而,从整体来看,网络布局规划系统性不强、物流末端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仍然制约着农村地区的快递物流产业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推动农村物流体系往村覆盖、向户延伸,加快解决农村快递“前后一公里”的难题,尤为关键。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物流体系建设。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今年初,国家邮政局审议并通过《县乡村寄递服务网络建设指南》行业标准。政策的逐步细化,为各地推动农村物流体系往村覆盖、向户延伸提供了具体的建设指导。

  从各地的实践来看,物流“进村入户”也是“正在进行时”。例如,四川省交通部门连续多年与商务、邮政、供销等部门携手,推进农村物流融合发展,助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湖北省则持续推进农村寄递物流服务网络建设,通过整合县级资源、完善村级网点、探索多元运营等举措,基本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下一步,各地应继续补齐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努力提升农村快递物流的服务质效,不断拉近快递与农民之间的距离。

  不仅政府部门,各大电商平台、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也纷纷在具备条件的县域地区,依托自建物流、第三方物流体系,主动对接农村地区的零散商超、便利店等场所,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快递到家服务。

  当然,让农村居民像城市居民一样拥有“快递自由”,既要让消费品进得来,还得让产品出得去。如今,电商拓宽了乡亲们的增收路,但如果农特产品的出村路不够畅通、物流体系不够健全,那增收成效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推动农村物流体系往村覆盖、向户延伸,不仅要有“进村”通道,还得有“出村”通道。只有切实解决快递服务双向通达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为此,要进一步提高农村道路等级,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管理、养护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强农村交通、供销、邮政等物流资源整合,扩大乡村运输服务受益面,实现地尽其利、货畅其流。同时,要推动农村物流快递与电商协同发展,有效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除此之外,还要因地制宜促进农村快递物流体系与文旅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农村公路路衍经济。

  未来,伴随着农村地区快递物流“前后一公里”的逐步打通,“农资出村、快递进村”将不再是难题。而越来越畅通的农村物流体系“微循环”,也将串起乡村消费升级之路,点亮农村百姓的幸福生活。(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充分释放农村消费潜能

     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焱)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经评论:打通“前后一公里”,实现农村“快递到家”

2024年07月11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从整体来看,网络布局规划系统性不强、物流末端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仍然制约着农村地区的快递物流产业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推动农村物流体系往村覆盖、向户延伸,加快解决农村快递“前后一公里”的难题,尤为关键。

  近年来,“买买买”逐渐成为农村居民的“生活日常”。与此同时,不断下沉的快递服务,不仅让农村“快递到家”成为可能,也壮大了农村电商队伍,大大释放了农村地区的发展潜力。

  然而,从整体来看,网络布局规划系统性不强、物流末端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仍然制约着农村地区的快递物流产业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推动农村物流体系往村覆盖、向户延伸,加快解决农村快递“前后一公里”的难题,尤为关键。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物流体系建设。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今年初,国家邮政局审议并通过《县乡村寄递服务网络建设指南》行业标准。政策的逐步细化,为各地推动农村物流体系往村覆盖、向户延伸提供了具体的建设指导。

  从各地的实践来看,物流“进村入户”也是“正在进行时”。例如,四川省交通部门连续多年与商务、邮政、供销等部门携手,推进农村物流融合发展,助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湖北省则持续推进农村寄递物流服务网络建设,通过整合县级资源、完善村级网点、探索多元运营等举措,基本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下一步,各地应继续补齐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努力提升农村快递物流的服务质效,不断拉近快递与农民之间的距离。

  不仅政府部门,各大电商平台、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也纷纷在具备条件的县域地区,依托自建物流、第三方物流体系,主动对接农村地区的零散商超、便利店等场所,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快递到家服务。

  当然,让农村居民像城市居民一样拥有“快递自由”,既要让消费品进得来,还得让产品出得去。如今,电商拓宽了乡亲们的增收路,但如果农特产品的出村路不够畅通、物流体系不够健全,那增收成效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推动农村物流体系往村覆盖、向户延伸,不仅要有“进村”通道,还得有“出村”通道。只有切实解决快递服务双向通达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为此,要进一步提高农村道路等级,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管理、养护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强农村交通、供销、邮政等物流资源整合,扩大乡村运输服务受益面,实现地尽其利、货畅其流。同时,要推动农村物流快递与电商协同发展,有效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除此之外,还要因地制宜促进农村快递物流体系与文旅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农村公路路衍经济。

  未来,伴随着农村地区快递物流“前后一公里”的逐步打通,“农资出村、快递进村”将不再是难题。而越来越畅通的农村物流体系“微循环”,也将串起乡村消费升级之路,点亮农村百姓的幸福生活。(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充分释放农村消费潜能

     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