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个车的工夫,腿就被咬了”“一开窗就有蚊子,从缝里钻进来”……近日北京高温多雨,干湿交替,蚊子活跃在“工作一线”,令人不胜其扰。北京市疾控中心与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联合发布蚊虫叮咬指数预报,将在接下来三个多月持续为市民提供日常防护参考。自2021年首次亮相,北京地区蚊虫叮咬指数预报已来到发布的第四个年头。(6月25日《北京晚报》)
眼下正值高温多雨的盛夏,一件最令人闹心之事,莫过于到处出没、随时可能叮咬人一口的蚊子。北京市疾控中心与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联合发布蚊虫叮咬指数预报,预报蚊子集中和活跃的区域,以及指导市民如何科学防蚊,这不仅是一项暖心的生活服务,有助于市民精准防蚊,也是与时俱进为民服务的创新之举。
研究发现,一只蚊子至少携带300多种病菌,通过叮咬人类可以传播包括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脑炎等在内的80多种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约有72.5万人死于由蚊虫叮咬引起或传染的疾病。另外,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几十万人死亡的疟疾,其罪魁祸首是按蚊大肆传播疟原虫造成感染。由此可见,蚊虫叮咬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蚊工作,能够切实起到防病防疫的现实作用。
蚊虫密度与气温、湿度、降雨量、风速等气象因素密切相关。以气温为例,适宜蚊子活动的温度区间大致为16至35摄氏度。气温超过38摄氏度,蚊虫叮咬几率大大降低,但并非高温天气把蚊子“热”死了,而是蚊子此时不爱动,找个阴凉地方躲起来保存体力。在湿度方面,蚊子喜欢比较潮湿的环境。温度不算太高,湿度很大,蚊子会非常活跃。政府部门实时发布蚊虫叮咬指数,既为市民生活或出行防蚊做出了预警,也为政府部门防疫提供了相关决策支持。